2015-06-06 08:31:00 来源:东营网 我要评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购买私家车的人越来越多,私家车数量逐年上升,可以说,在中国“汽车时代”已经来临。近日,记者从东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车管所了解到,2014年,全市机动车保有量为693066辆。其中,汽车532170辆(占机动车比例77%)。相比2013年,全市机动车保有量上升3.4%,其中,汽车上升7.1%,平均每四个人拥有一辆汽车。
相对于汽车人均拥有量来说,东营市停车位数量不足,路边乱停车行为时有发生。停车难到底难在哪儿?记者就此展开了调查。
车多与位少的矛盾
停车难,如今在很多城市都已经是一个普遍难题。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有关负责人表示,“其实,相对于大城市来说,我市城区停车难问题相对较轻。停车难主要存在于我市中心城区比较繁华的地段,例如市人民医院、西城济南路商圈、胜利油田中心医院等区域。”
以市人民医院为例,医院现有700个停车位,但是这些停车位还是满足不了来医院就诊群众的停车需求,以往无论是看病还是看望病人,医院停车位总是“一位难寻”。为了给前来就医的市民提供更多的车位,医院要求现有的1800名职工,一概不准在医院的停车场内停车,可在附近找地方停车。
记者了解到,为了缓解停车难问题,新建的市人民医院急诊急救中心暨内科病房综合楼规划建设了地下停车场,新楼建成之后,地下停车场将会提供400个新增停车位,将有效缓解医院的停车难问题。
除了繁华地段,老小区停车难问题也较突出。由于许多老小区当初建造时只设置了少量的停车位,有的甚至没有设停车位。小区车辆只能停放在小区道路两旁,一到停车高峰期,部分“晚到”车辆就无处可停。在府前小区,记者看到,车辆都停放在小区楼底下的路两旁,中间只留一条车道供车辆勉强通过。有居民表示:“老小区停车问题比较突出,当初建造时没有规划停车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买车的人多了起来,而车位严重不足,因此很多车子只能停在路两边。”
收费与公益的矛盾
并非只有老小区存在停车难的问题,一些新建小区也存在同样问题,并且在这些新建小区内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地下停车位空置,地面停车位却车满为患。究其原因,主要涉及到价钱的问题。一位居民表示:“地下停车位花费太多,我们宁愿把车停在马路两边,也不愿花这个冤枉钱。”记者了解到,当前,在城区购买一个地下车库,一般要花7至10多万元。某小区业主沈小姐告诉记者,她的车子买来才12万元,但却要花15万元去买个车库,感觉太不划算了。所以,她宁愿选择路面停车。许多居民表示:“开发商应合理制定车库车位的价格,考虑市民的接受程度。如果价格合理,不少市民还是愿意购买的。谁愿意每次停车时为能不能‘抢’到一个车位而担心呢?”
另外,从市民的角度来说,停车免费也已经成为许多人的潜意识,有人抱怨停车位不好找,其实是抱怨免费停车位不好找。近日,记者看到,乐天玛特超市东侧的空地已被承包出去变成了收费停车场。但由于停车场收费,很少人选择来此停车。与之对比明显的是,停车场外侧的马路两边停满了车,中间留出的空间仅供一辆车单向通行。在这种情况下,收费停车场占用了公共空间,不仅没有缓解停车难困境反而使交通变得更加拥挤了。
记者从市城管局了解到,我市收费停车场比较少,一方面,国家明文规定所有公共建筑都必须配备免费停车位,这属于设计规范;另一方面,由于收费停车场的建设支出和收入不成正比,相对于高地价来说,停车场的利润小,投入成本大,停车设施建设动力不足,所以很少有人会为盈利而建设停车场。
停车难问题如何破解
近年来,停车难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其本质上反映的还是供需不均衡的问题。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缓解停车难问题,我市采取了许多积极的措施。根据《关于公布2014年度民生实事的通知》要求,从2014年起,我市开始推进中心城区道路交通管理畅通工程,缓解中心城停车难和重点路段交通拥堵现象,中心城规划建设大型公共停车场及临时停车泊位。在东城的市人民医院建设2万平方米的地下停车场;在西城的油城广场建设2万平方米的地下停车场,在工益集团片区建设5600平方米的停车场。挖掘社会停车资源,在东西城重点地段、重点路段施划停车泊位11000余个,并探索建立健全停车场管理长效机制。
增加停车位数量是缓解停车难的有效手段,但是也有人认为,在停车问题上,大众普遍有个误区,就是要尽量多建停车位,试图满足所有停车需求。当然,停车位增速慢于车辆,是导致停车难的重要原因,但是相对于现在新增车辆的速度来说,以新增停车位来解决问题显然有些力不从心。我市拥有200多万人口,汽车进家庭迅速,所以对于居民区业主的夜间停车需求,应尽量满足,对于中心城区的通勤车辆需求,在新建停车场的同时,要从根本上解决停车难的问题,可通过发展公共交通等措施来解决。例如,南京、上海等城市在发展公共交通等方面就有着比较好的措施,使机场、地铁、公交车站甚至自行车等得到有效衔接。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为市民提供方便、快捷、舒适、安全的服务,以降低自驾出行的比例。自驾出行减少了,城区交通压力和停车难问题自然也会得到缓解。
另外,市民自身也要增强“低碳”意识,倡导绿色环保出行。健步走、骑自行车不但能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还能节能减排。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