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09 09:13:00 来源:人民网 我要评论
据宁夏旅游局统计,10月1日至10月7日,全区各主要景区共接待游客208.99万人次,景区门票收入6389.2万元,同比分别增长9.07%和1.2%。固原市、中卫市旅游市场增量明显,固原市接待游客19.83万人次,同比增长20.96%。
7天长假,宁夏各大景区出现当地游客下降,外地游客与旅游总收入明显上升的“一降两升”新局面。由于“宁夏式假期”让宁夏人有了错峰出游的机会,很多宁夏人选择出境游和区外游,而外地来宁夏的游客增多,对宁夏经济发展的贡献比例增大,是宁夏旅游结构向更趋合理方向发展的表现,也是假日旅游该有的节奏。
【沙 湖】
游客满园秩序好 拾金不昧满意高
“十一”黄金周长假,沙湖景区接待游客达17万人,总收入近3000万元,人次和收入接近历史最好水平,最高峰达4万人,逼近景区最大容量。整个假期接待运行平稳,员工工作热情饱满,做到车辆数万无一刮擦,百米长队无人“加塞”,拾金不昧好事不断,实现了安全、秩序、质量、效益四统一。
“十一”前夕,宁夏旅游局审时度势,在中阿博览会和中阿旅行商大会成功举办之际,借势国际盛会“乘热打铁”引客入宁,率沙湖、西夏风情园、沙湖宾馆等企业组成的宁夏旅游促销团赴周边客源市场,开展以“观中阿博览成果,游金秋塞上江南”为主题的秋季促销活动,邀请当地游客“邻里”之间游宁夏,分别在陕西西安、宝鸡、延安、榆林和河南洛阳等大中城市开展落地宣传,累计发布各类宣传报道1000余篇次,以“小活动,大宣传”的短平快促销方式,为“十一”黄金周和秋季旅游造足了声势、扩大了影响。
长假期间,陕西游客大幅增加,达5万余人,占比近30%,较平时增加近十个百分点,总人数首次超过宁夏本地游客。
为迎战游客高峰,景区从安全、质量、服务、效益等各环节做足“功课”。新增停车位1000余个,并对停车场进行智能化改造,新投入一艘300客位大船,增加了船只运力,缩短了游客候船时间。为避免拥挤,在售票、检票和各码头安装了防护隔离栏,在入园检票、乘船码头等各处,为高龄老人、孕妇、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开通绿色通道;在景区外围,组织“巡查队”协助有关部门查办倒票、炒票等不法行为。
为增加节日看点并合理“分流”,精心对回乡婚礼剧目、海狮表演、鸟表演进行节前彩排,并对看台和配套设施进行安全改造。
整个长假,景区接待服务考虑周全,全体员工尽心尽力,武警公安鼎力配合,广大游客自觉维护,游客在景区的体验度和满意率较高。
长假期间,景区在做好安全、秩序、质量等基础工作的同时,千方百计做好细节化服务。增设场地增派人员,为游客提供免费储物寄存和广播寻物找人等多项便民服务。长假7天,景区员工拾金不昧和好人好事也不断涌现,据初步统计,一线员工及时归还游客遗失贵重物品和现金累计16万多元,船员张涛、李国民拾得并交还广东游客刘先生遗失现金1万元受到失主和游客称赞。
【沙坡头】
国庆冲上云霄
今年“十一”黄金周,沙坡头景区与翼扬航空联合打造“国庆冲上云霄”主题活动,让游客领略酷炫帅的最美沙坡头,活动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参与体验。节日期间,除现有停车场之外,景区在沙坡头大道(八车道)设立了临时停车场,同时景区为游客提供了22辆免费摆渡车,将游客在不同时段分流到黄河区、沙漠区,缓解景区停车困难,游客拥挤等问题。
通过线上支付,线下扫码,推出了“码上游”购票优惠活动,游客无需排队,无须换票,直接扫码入园,即缓解了景区售票,检票的双重压力,也方便了游客在景区游玩,让游客不用排队就能快速入园游玩。抽调所有后勤工作人员,设立多个临时线路引导员,让游客在每个环节都能感受到沙坡头景区细致入微的服务,在项目点给游客细微讲解,让游客游玩项目时,更加方便快捷。
近两年,景区利用周边沙坡头运营中心、专线商进行大力的促销,利用多种促销手段,形式多样化,对沙坡头每个节日活动进行大力营销,今年到景区的游客成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宁夏客源减少,周边客源增多。
【镇北堡西部影城】
传递爱心 风景独好
10月4日中午影城的语音广播中传出这样一则消息“亲爱的游客朋友您好!景区内现在有一位四岁的儿童胳膊脱臼急需救治,如果景区内有专业的骨科医生请立刻与我们联系……”
不到十分钟一位热心的老先生来到了景区的游客服务中心,为孩子进行了救治。孩子是习惯性脱臼,老人救治完还专门叮嘱了这样的情况平时应该注意些什么,本来满脸焦急的家长脸上露出了笑容。
随后,当广播上又传出了孩子已经得到救治的消息时,几乎所有听到广播声的游客都不约而同驻足,爱心传递温暖了人心。
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十万游客在“十一”期间有涌入景区,上至百岁的老人,下至抱在怀中的婴儿,自从景区内安装了语音广播系统,寻人、寻物等等举措,为游客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水洞沟】
跻身5A后的第一个黄金周
景区无线网络覆盖工程在十一黄金周期间投入使用。游客可在饱览美景的同时,第一时间通过手机微信与朋友分享精彩瞬间,了解景区最新资讯,选择最佳的旅游线路。方便游客适时了解最新客流动态的同时,加强了景区的管理调度,游客的诉求和一些好的建议及时得到反馈,实现旅游信息交流无障碍、旅游体验沟通零距离。
陕西、内蒙、山西、甘肃等周边地区游客理所当然的成为这个“十一”水洞沟旅游的主力军,占旅游总人数的80%以上。
景区不断丰富内容,提升票面性价比,为游客提供更休闲更娱乐的旅游观光环境。在藏兵洞“互市”,民族风情浓郁的内蒙古歌舞表演,不仅让游客欣赏到草原风情的节目还品尝到内蒙古风味美食,可谓相得益彰。而惊险刺激的鳄鱼表演:“鳄口脱险”、“人鳄之吻”等节目更是让游客大呼过瘾!
【西夏陵】
确保文物安全 提供“无死角”服务
西夏陵作为宁夏首家推行自助语音导览设备的景区,在“十一”期间为游客免费提供使用。每位游客都佩戴有一部白色的自主语音导览设备仔细倾听讲解,已然成为了西夏陵景区一道独特的人文风景。
景区内,随处可见身披鲜艳红色绶带的文明引导员,在人群中忙碌穿梭,为游客提供问询和引导工作;与文明引导员一起的还有景区文物保护部门的专业人员,对博物馆文物、遗址区进行巡视,引导游客文明参观,确保在保护文物安全的同时,进一步为游客提供了“无死角”的服务。游客在全程参观过程中都能感受到西夏陵周到细致的服务,总是赞不绝口,说:“进了西夏陵景区,哪里都有人服务!”
【中华回乡文化园】
最炫民族风
“十一”黄金周期间,中华回乡文化园以独特的文化气息吸引了众多游客。自中华回乡文化园被评为宁夏新十景以来,园区的知名度也随着新十景的宣传逐步扩大。节日期间,考虑到外地游客多,景区回族博物馆特意加强优化了回族历史、民俗、人物等方面内容的讲解;对阿伊莎回族民间艺术团回族婚俗及宴席曲进行了改编,将原本在民俗村内的演出搬到了户外的舞台上,游客们热情的掌声和欢乐的笑声证明了这次改编的成功;金色礼仪大殿作为回乡文化园的标志性景点一直受到游客们的热捧,节日期间游客众多,金色礼仪大殿将外殿脱鞋入口处向外扩充,能够容纳更多游客脱下来的鞋,并且新增了部分盖头和头巾以应对突增的游客。
一切从细节入手,结合自身的接待经验,转变日常接待工作,让游客能够在假日人流量大的时候还能更好地游览体验!
【黄沙古渡】
亲子游受热捧
“十一”黄金周,黄沙古渡景区红旗招展,宾客满棚。据统计,黄沙古渡景区游客95%来自于自驾游,其中外地游客占比20%左右,多来自于陕西、山西、内蒙、四川等省份,本地游客中银川和石嘴山两地的游客占主导地位。
自驾汽车俱乐部和旅行户外群成为国庆景区游客人群的一大亮点,而家庭亲子游成为黄沙古渡景区最受热捧的产品之一。景区的大漠风光、塞外湿地、黄河古韵、月牙湖等自然风光比较吸引游客前来旅游观光,沙漠冲浪车、滑沙、滑索、羊皮筏子、黄河摩托艇等成为游客最喜爱的娱乐项目。来自四川的一位游客表示“黄沙古渡景区打造原生态自然观光,特别适合自驾游。在这里能看到大漠、黄河、湿地、田园融为一体,好神奇!”
【金沙岛】
资源差异突围 “娱乐营销”获利
金沙岛景区以原有的薰衣草园为基础,扩种玫瑰园等花卉观赏园,充分扩展了原有的花卉景观优势,并创造性的提出“中国醉美沙漠花园”这一主题概念,区别于宁夏地区已经运作比较成熟的沙漠旅游主题,丰富了宁夏旅游资源,使得外地游客出行宁夏游玩多了一个选择,并且吸引了大批的旅行社团队将金沙岛加入常规路线。
景区与湖南卫视、浙江卫视、辽宁卫视、湖北卫视等娱乐节目创作团队取得联系,将《冲上云霄》、《西游奇遇记》、《快乐喜钓郎》等明星真人秀、拍摄剧组引入景区。在摄制过程中植入景区元素,或设法在节目中尽可能多的展现景区核心旅游资源,将景区形象通过明星真人秀节目推向全国市场,实现低成本营销。
【火石寨】
红红火火庆国庆
金秋十月,丹霞红叶。一场秋雨过后,火石寨用红火的热情在国庆期间迎接四海宾朋。国庆期间,景区不管从硬件设施还是软件服务,都让游客有宾至如归的感觉。惊险的西北第一吊桥,刺激的丹霞地貌第一滑索都让游客对火石寨有了更多的期待。配套完善的餐厅和特产专卖店让游客在景区走了更多的选择,更有五星级洗手间让游客惊叹“这是洗手间吗?”
结语
七天时间里,宁夏人已经习惯了看着满大街陕、甘、蒙、青、晋、川、粤、浙、赣等等号牌的车辆穿梭。安全祥和的假日气氛、健康有序的消费环境、鼓舞人心的创收数字,是全体宁夏人携手共创的共和国华诞大礼。“一降两升”的新局面,是宁夏旅游人不懈努力的奋斗结果,外地游客极高的满意度是给他们最好的回报。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