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4-15 10:53:00 来源:新华网 我要评论
4月12日,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分水岭镇村民在穿伞线。新华社发(刘学懿 摄)
在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分水岭镇的街头巷尾,油纸伞成为一道浪漫风景。四川泸州油纸伞制作工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有四百多年历史,被誉为“中国民间伞艺的活化石”。其制作工艺包括号竹、削伞架、裱伞面、上油、穿线等70多道工序,先选取质地坚硬而富有弹性的竹子,进行晒晾,通过锯筒、划线、刨节、刮青、钻孔、拼架、穿线、串联等工序制成伞胚,将石板印刷的传统图案裱上伞面,涂抹上天然桐油,用五色丝线穿插在伞骨之间,上手柄后即完成一把油纸伞。由于一直沿用桐油、石印等传统工艺生产制作,油纸伞制作的所有工序全靠手工。近年来,当地政府和油纸伞传承人积极探索从被动保护到自主开发、走市场化的新路,通过互联网销售,走进文博会,与高校联办基地培训人才等措施,让油纸伞技艺得以“在生活中传承”,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新华社发(刘学懿 摄)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