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4-22 16:27:00 作者: 来源:大众网 我要评论
莱芜香山位于莱城西北约70华里处,海拔近千米。哥们20日携友驱车登山,发现这里的环山路以其险峻拿至全省高山也是可数,但比山陕交界黄河边的山路,仍是小巫见大巫。峰巅之下有一停车场,可停2、3百车样子,是景区开发过程中“未雨绸缪”的建设项目。停车场以上百十米留给游人步行。比较有意思的是,等山路两侧到处开满娇艳的牡丹花,一簇簇红色、白色、紫红色的花头硕大。除此之外,山颠之后还有一大块牡丹园,约有几亩地的样子。以苍山浅绿色调为宏大的背景,头顶是层次分明通透度颇高的天空,香山这片“空中牡丹园”自然是令人惊艳了。除牡丹十分养眼之外,山顶还有一个不大不小的湖泊,泊面平整如绿宝石,生态环境相当不错。
莱芜旅游杨先生问我:登山还是探谷?这就是两难选择,山肯定不能不登,但我自知峡谷中的风情,尤胜峰巅。便想到那环山车道,真是方便,让我这等形色匆匆的、娘和女儿这等体弱的,都可以轻松的登临山巅,因此这条道路的作用,提至保障公民旅游公平的高度也不为过。何况还给世代居于山中的群众,有了一条通往世外的便捷道路。但我心里还是有很大的遗憾:这样一座多姿多彩的山峦是要爬的!而不是如此轻易的将其“征服”,这样的游览谈不上对一座大山的尊重,也远谈不上有多少丰富的游乐体验。想到这里,再回望这气势磅礴的环山路,就不觉得美了,反而感觉像一条带子,将无辜地大山五花大绑,自从山路开通之日,原本静谧地山中世界,自此便永无宁日了。
各种各样的环山路到底该不该修,规划者、居住者和旅游者会各执一词,争论不休,甚至同为旅游者,自驾车“发烧友”和“驴友”见解完全对立。但结果往往是手持开山利斧的规划建设者最后裁决山岳的命运。除了莱芜香山,在山东兄弟还见过若干的大山,在旅游的开发声浪中,掏出了一条又一条的环山车道。有的比香山还气势汹汹。与之媲美的还有各种索道,就连千佛山这样地上百余米的城中山,也早早的建起了索道。建索道肯定就要建相关的配套设施,挖环山路自然就要建与之匹配的停车场。看吧,就在我们纯美的山川最精华部,生生辟出一块块地停车场,像是一张俊脸上的块块伤疤,美其名曰“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实则大煞风景、野蛮粗暴。有的景区为修停车场,不惜扒开山体,将碎石、建筑垃圾摊向峡谷,留下满目疮痍,几十年都无法恢复。无论你怎么换角度拍摄,都难免将这伤疤收入镜头。还有那美丽的湖泊,以它平直的视觉空间,给长期在水泥建筑森林中被憋得喘不动气的现代人一片畅快的呼吸空间,你却看不惯它的简单、空旷,无中生有的用水泥造一组假山、奇石,想想要多丑就有多丑,多残忍,多无知。山川自有大美,何劳现代人野蛮规划开发?
为泰山建索道的日本人,却没有在其视为神山的富士山上建索道。同样,韩国人也没有在其世界自然遗产汉拿山上建索道,建、环山道、停车场,甚至一个小亭子。就连台阶也是碎石的。依照德国人的工业实力,一年之中在莱茵河上修建一百座各式各样的桥梁,不必怀疑。但直至今日的莱茵河上,确见不到一座,河畔沿线依然是芳草菲菲,维持千百年来的静谧、纯美。而莱茵河之下,各种交通道路、管线日夜繁忙,车水马龙甚于京沪交通干线。这些国家的实践告诉我们,好风景别修饰。
在莱芜农博园,“五色土”下种植有一片大麦,看后笑了,这也能登大雅之堂?稍稍想想,便觉得很妙,带劲儿,这就是“农博园”嘛,让牡丹、芍药一边去。倒是对面的雪野湖,规划似乎没个头绪,有的湖岸、河堤被过多的水泥、石板替代,想想若保留当初的水草杂生、淤泥乱石,岂不更美?上文提到的水泥造假山、奇石,似乎来在某部韩剧中的经典,如今出现在湖边一片四星级度假酒店前湖面上,真是要多丑有多丑。审美是有其阶段性的,以前都市中一片野草,无论如何不会有人以为美,看过更多的风景之后,才发现其中的味道,美在它的不同、洒脱、自由、奔放,特别是保留一片生态,一种接地气的感觉。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