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17 10:19:00 来源:大众网——大众日报 我要评论
刚刚走进龙山村时,笔者看到的是一间间瓦房、普通的水泥街道,还有沿街的零星商铺……这是省内一处普通的村庄,除了村畔穿过的济青公路证明着这个村交通便利、多家村办企业证明这个村工业基础良好外,乍一看龙山村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
然而,当打开厚厚的《龙山村志》时,笔者惊呆了!这里是享誉世界的“龙山文化”发源地,早在八九千年前就孕育了史前文明。在古代,这里曾是商周古道和重要驿站,“汉城宋镇”成为方圆政治经济中心,商号云集。寺庙、古桥众多,名人辈出,“七十二庙,九钟一点”、“南北两阁镇妖魔,四门不对出高官”等等当地民谚都在诉说着曾经的辉煌。
文化是乡村的根与魂,发展乡村旅游,“记得住乡愁”是乡村旅游一大招牌和亮点。龙山村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拥有数千年的村史,丰富多样的历史文化,这不正是我们一直所说的“浓浓的乡愁”吗?
村里的龙山文化博物馆,占地3000多平方米,内部展陈时间跨度达6000余年,有数百件各个历史时期的展品;16开本的村志厚达600页……这些都在诉说着龙山村的历史和过去。可是,发展旅游不能仅仅靠博物馆和书本去保留乡愁,游客也不能仅仅从博物馆和书本中去感受龙山的历史文化。
合上书本、走出博物馆,走在村中,除了少量古桥、庙宇、河道遗存,已经很难想象村中“汉城古镇”的轮廓。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间的流逝,越来越多的文化遗存正逐渐消失,这就格外需要认真挖掘和保护。
在玉皇庙,笔者看到,这是一座高近六七米、长宽各十多米的砖土混合的四合院结构建筑,除了西山墙上三彩图案外,墙基屋檐瓦角等处都保留着精美花纹,如今,园内外堆满杂物,土夯墙部分已经开始剥落;村中第一位共产党员房慎修烈士在抗战期间英勇捐躯,其陵墓紧挨村东侧,虽然附近有“烈士墓地,禁倒垃圾”字样,仍有不少村民在附近乱倒垃圾,周边环境缺乏必要的修缮和美化。
探访团参观的永固桥遗存的石墩、姑子庵桥、村中的玉皇庙等地,都是书本和博物馆之外活生生的“乡愁”。可喜的是,在进行旅游规划、发展旅游产业以及“留住乡愁”等理念的引领下,当地已经充分意识到“乡愁”的价值。
如何挖掘和保护好村里的历史文化,如何让“乡愁”从书本和博物馆走进整个村落、走进生活,这是当地发展乡村旅游应该着手解决的问题。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