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4-15 10:07:00 来源:国家旅游局信息中心 我要评论
原标题:推动中日韩三国旅游更便捷、更舒适、更安全
中日韩三国一衣带水,毗邻而居。三国同处全球经济最活跃的东亚太地区,是繁荣亚洲旅游经济的重要推进力量,也是全球旅游市场上成长性强、潜力巨大的重要旅游区域。自2006年起建立的三国旅游部长会议机制,在拓宽三国旅游交流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关系、丰富合作内涵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三国旅游交流规模从十年前的年1300万人次跃升到2000万人次,增长超过50%。旅游已成为联系三国人民友谊的重要纽带,成为促进三国经贸往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站在2000万人次的历史新高点展望未来,可以说前景广阔,机遇众多,但我们也要客观地去分析和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和困难,比如,如何以开放的眼光继续推动三国旅游交流合作事业的良性发展,如何为游客互访创造更加便利的签证、交通环境,如何提供更优质、更符合游客消费和生活习惯的旅游服务,如何扩大二三线城市间的合作,如何为企业交流合作和相互投资提供更好的平台支撑,如何联合打造三国统一旅游形象品牌共同开辟域外国际市场,等等,需要我们三国旅游部门及业界携手共进,务实合作,逐一推进。”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第七届中日韩旅游部长会议上说。
三国旅游交流进入2000万时代
据统计,2014年,三国游客互访人数达到2047万人次。其中,中韩两国互访达到1031万人次,步入人员互访“千万人次时代”。中日两国人员互访512万人次,日韩两国人员互访503万人次。旅游交流合作为三国关系奠定愈来愈强大的民意基础,成为三国政治、经济、贸易、文化等各方面合作的重要内容。三国旅游业在亚洲及世界旅游业发展中的地位也更加突出,三国入境游规模占亚太地区入境游总量的近60%。
中国出境游客对国际旅游规模的贡献超过了10%。未来阶段,三国间巨大的人员交流规模还会持续扩大。“庞大的市场规模为三国旅游部门和业界深化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创造了全新的机遇,也提出了很多新的挑战。围绕进一步扩大人员交流规模,深化三国间旅游合作,我们可以做很多事情。”李金早说。
有效提升三国旅游便利化水平
在此次会议期间,李金早在多种场合强调,要有效提升三国旅游便利化,让旅游更加便捷、更加舒适、更加安全,并得到日韩方面的积极响应,相信此次会议之后,会让三国游客互访更便利。2014年中国出境游客已达一亿人次以上,今年1-2月中国访日游客达到59万人次,同比增长99.2%;访韩游客达到91万人次,同比增长46.2 %。
目前,日本尚未对中国游客实施免签政策。去年12月,中韩正式实施持公务护照人员互免签证。李金早认为,旅游应该是不受国界限制的,三国应该还可以进一步扩大免签范围,争取让中韩普通游客也能享受免签政策。旅游部门要推动出入境和安检手续的简化,缩短游客通关等候时间,增加消费和购物时间。
加强互联互通,推动三国间交通更加便捷。三国不少城市间空中距离比国内航线还短,要继续推动增加重点集散地城市间增加航线、航班,鼓励三国更多二三线城市间开通空中和水上航线,支持和鼓励企业开展旅游包机业务,让三国游客互访更直接、更方便。
三国旅游合作前景广阔
在中日韩旅游部长会议为主体的交流机制推动下,三国旅游部门及产业在各个层面展开了密切务实的合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2011年5月举办第六届会议以来,亚洲旅游在全球旅游领域中的地位显著提升。国际奥委会决定将于2018年2-3月在韩国平昌举办冬季奥运会和残奥会、将于2020年7-9月在日本东京举办夏季奥运会和残奥会。去年,中国大运河、丝绸之路,日本富冈制丝场和绢制造业遗产群,韩国南汉山城成为新的世界遗产。至此,三国的世界遗产已增至76项。 作为世界旅游目的地,亚洲正迎来全面展示旅游魅力的绝好机遇。
前来日本参加此次会议的李金早,第一站到了北海道, 希望在继续加强政府旅游部门合作的同时,要鼓励和支持各地区、各城市间建立旅游合作机制,缔结友好旅游城市的同时,扩大交往范围和领域,为旅游企业之间的合作营造有利环境,构建国家、地方和企业间多层次的旅游合作机制,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旅游发展。
加强文化、体育、青少年交流是三国的共同愿望。中日韩三国文缘相通,又各有特色,要加强文化旅游交流。中国成功举办了2008北京夏季奥运会和2010上海世博会,韩国将举办2018平昌冬季奥会,日本将举办2020东京夏季奥运会。每一个大型体育赛事和盛会,都是旅游发展的重要契机,三国完全可以加强合作。日本国土交通省大臣太田昭宏提出,三国应统一设计线路,让三国之外的游客经过该线路,分别到访中日韩。另外,三国都提出要建立中日韩青少年旅游合作机制,制定交流计划,定期组织青少年旅游互访,让青少年成为三国旅游的后备力量。(国家旅游局)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