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彦夫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发言摘登:乡亲们的贴心人

2014-03-30 08:58:00    作者:张茂兴   来源:大众日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老朱 张家泉 朱干 同志先进事迹 贴心人
[提要]1957年老朱干村支书时,让我干大队会计,后来又当了大队长,跟着老朱干了二十多年。老朱不干村支书已经30多年了,但是俺村的老老少少都记得他,挂念着他。大家心里都觉得,老朱还是俺们的老支书,还是俺们的带头人。

  □沂源县西里镇张家泉村 张茂兴

  1957年老朱干村支书时,让我干大队会计,后来又当了大队长,跟着老朱干了二十多年。他为民造福的事,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张家泉三面环山,周围都是荒山秃岭,是出了名的穷村、乱村,两年换了三任村支书。1957年春,老支书辞职,八名党员一致推举朱彦夫接任村支书。大家说,朱彦夫是国家功臣,战场上出生入死,回乡后自办夜校,拿出残疾金救助困难群众,这样的人当书记,信得过。

  在场的公社干部心疼地说,村支书是个苦差事,好胳膊好腿都干不好,怎么忍心让他受罪?朱彦夫说,大家伙信任我就干,我不信张家泉就这么一直穷下去!

  老朱上任第一天,就拄着拐杖,拖着假肢,到田间地头查看生产。身子骨好的村支书,抓起一把泥土,就能看出地刨得多深,种子种得深和浅。老朱得扔掉拐杖,趴到地上,用残臂扒开土看。我们几个村干部都劝他在家里出出主意指指路子就行。老朱火了:“蹲在家里指手划脚,能干好吗?”

  从1957年冬到1982年春,老朱的支部书记,干了整整25年。他带领村里人在山坡上种下几十万棵果树、松树,父老乡亲过上了好日子。之前俺村穷得多少年都娶不来一个媳妇,老朱干书记后,有一年娶进了10个。

  村里人穷,老老少少识字的没几个。老朱决定在村里建个图书室。没有书架怎么办,他就找母亲商量,能不能用寿材板打个书架,老人一开始不答应,跟他说:“什么都依你,这个不依!”老朱跟娘动心眼儿,他憋在屋里,不吃不喝,谁叫也不理。娘心疼儿子,答应了他的要求。老朱弯腰低头,在床上给娘磕了一个响头。图书室开张之后,他又在村里办起了夜校。现在村里上了年纪的人,凡是识字的,几乎都是在夜校里学的文化。

  七十年代,俺们那里开始推行火葬,村民们想不通,工作很难做。老朱的母亲去世后,他就安排我去办火化手续。我曾亲眼看见老人家拉着老朱的残臂嘱咐“千万别把我烧了。”老朱当时应了,咋又变了卦?老朱说,咱是村干部,又是党员,咱不带头谁带头!

  送葬的时候,老朱用残臂捧着骨灰盒,哭了不知多少次。他母亲在全村第一个火化之后,火葬在俺们那里才推广开。从那以后,全村形成了一种新风俗,婚丧嫁娶,一切从简。

  老朱不干村支书已经30多年了,但是俺村的老老少少都记得他,挂念着他。过年过节好多人还去看他,有急事,有难事,还登门去县里找他。大家心里都觉得,老朱还是俺们的老支书,还是俺们的带头人。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玉青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