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24 13:39:00 来源:齐鲁晚报 我要评论
齐鲁晚报讯(记者 乔显佳)备受全国人民关注的大运河申遗成功了,沿运8个省、直辖市,35个城市又增加一个世界文化遗产项目。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大运河成功申遗之前的5年中,我省工作有力,收获也相对更大。
我省缓冲区面积占申遗缓冲区一半
在大运河申遗的8年“长跑”中,各级、各地文物部门多次邀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及世界遗产领域的专家前来考察指导。其间,负责申遗工作的教科文组织有关专家向中国提出,在纳入申遗目录的遗产点段周围,划定一定范围为“缓冲区”,以便加大对遗产的保护力度。
省文物局副局长由少平介绍,缓冲区相当于我国各级政府重点文保单位中,在其周围划定一定的保护范围。但就是这么一个要求,把一些省市给难住了。
据介绍,在一些省市,在划定缓冲区时,因为部门、地区利益对立,方案根本就通不过。尤其是在南方一些迄今运河航运仍十分发达的城市,由于运河两岸居民众多,有的处于城市黄金地带,划定缓冲区无疑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既往的建设计划,因此推行起来困难重重。在此情形下,山东划定大运河文化遗产缓冲区的意志非常明确,根据情况,入选遗产点外均划定了30米至500米不等的缓冲区,在遗产点段处明确标明,并向社会通报。由少平透露,山东的这项工作不仅走在其他沿运省市前头,而且增强了中国申遗工作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面前的“说话”分量,有力支持了全国大运河申遗工作。
实际上,像山东临清等市,由于运河就在闹市区,划定缓冲区时,当地也感到压力颇大。根据世遗有关要求,划为大运河文化遗产缓冲区的地带,若当地政府再进行大型建设项目,需报请世界遗产组织下设的国际遗产理事会批准,而居民日常因生产生活需要进行的一般建设项目,也应得到省文物行政部门的批准。
据悉,此次进入大运河世遗目录的全国8个省级行政区、35个地级市,申报遗产区面积20819公顷,缓冲区面积52747公顷。其中,我省遗产区面积为16603公顷,缓冲区面积29501公顷,均超过全国半数。
勾画“历史文化长廊”亲近运河
谢治秀介绍,在大运河申遗过程中,山东创下多个“第一”。其中就有率先在全国规划设计大运河历史文化长廊,这不仅是一个文化遗产的规划,更是一个对遗产如何科学利用的规划。它的实施,将有利于利用好大运河的资源,助推山东西部地区隆起,为当地经济社会建设添砖加瓦。
与以往文物工作仅仅强调“保护”有所不同,大运河历史文化长廊则主张在保护前提下,花更多精力用于科学利用,意在推动大运河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体现了“申遗的最终目的是有序利用”的理念。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