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对话张晗:除障神手是怎样炼成的

2014-08-19 08:28:00    作者:贺辉   来源:大众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张晗 转刀 白内障手术 除障神手 心得安
[提要]1994年,偶然的一个机会,济南市立第二医院的王院长从加拿大交流归来,带回一盘白内障手术录像带。超声乳化摘除白内障手术留给主刀医生的操作空间只有2毫米左右,对技术要求极为严苛。

  为青海当地医生示范手术动作。

  张晗带领医疗队下乡义诊

  做白内障手术20多年以来,由张晗主刀的白内障手术超过5万例,无一失误,创造了业内的奇迹,被患者称作“除障神手”。

  西江月·青海行

  黄河水东去,追梦人西来,齐心协力驱障霾,明德植于爱。

  神州大地阔,祖国日日新,相隔千里若比邻,鲁青一家亲。

  ——张晗

  8月初,大众网联合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联合举办“青海光明行”活动,由山大二院眼科主任张晗带队的医疗团队奔赴青海,为海东地区100名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了白内障复明手术。看到百名生活困难,受白内障困扰多年的患者走下手术台,重见了光明,露出真诚、喜悦的笑容,张晗有感而发,作词一首,作为本次光明行活动的纪念。

  从1995年开始,做白内障手术20多年以来,由张晗主任主刀的白内障手术超过5万例,经历无数疑难手术却无一失误,创造了业内的奇迹,被患者称作“除障神手”。日前,大众网记者独家对话张晗,揭秘“除障神手”是怎样炼成的。

  专家连摇头:“太危险,再也不做了!”

  时间退回到上个世纪90年代初,随着医疗技术设备的进步,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手术逐渐成熟,国际医疗界开始普遍认同这种眼科手术方法。

  当时这项技术在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只有中山、同仁等顶尖医院的少数几名眼科专家能够掌握,凤毛麟角。为了保持技术垄断,这些专家对超声波乳化摘除白内障的技术保密极为严格,外人绝不可能学到一丝半点。

  1994年,偶然的一个机会,济南市立第二医院的王院长从加拿大交流归来,带回一盘白内障手术录像带。同一年,医院又购入了省内第一台超声乳化仪。有了“射击宝典”,又买到了“枪”,市立二院的眼科骨干们瞬间沸腾了,一个个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番。

  超声乳化摘除白内障手术留给主刀医生的操作空间只有2毫米左右,对技术要求极为严苛。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当时作为眼科中坚力量的一位中年专家,带着全院的期望走上了手术台。三例手术过后,这位专家连连摇头:“这个手术太危险,我以后再也不做了!”

  全院上下一片失落,再没人敢再尝试。

  重金买来的超声乳化仪,静静的躺在手术室里。

  初生牛犊不怕虎,下定决心苦练半年

  毕业后被分配到济南市立二院的张晗,和其他年轻人一样每天上班、下班,平淡而充实地度过了三年。

  1994年底的一天,他找到王院长:“我想看看,这个技术到底怎么个先进法。”

  王院长打量着这个医院里最年轻的大夫:充满朝气的脸、坚毅的眼神、虚心的态度,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把从加拿大带回的录像带交给了他。

  如获至宝的张晗,把录像带拿回家,一看就是几百遍。上班路上,早餐时间,不停的琢磨、消化。几个月过后,他已经能把20分钟的录像带像放小电影一样背诵下来。

  下班后,没时间陪妻子散步、逛商场,更没空去经一纬九练摊、吃烧烤。他边看录像带,边在写字台上对着想象中的眼球切口、转刀。

  在写字台上“空练”了一段时间,张晗就开始想办法练“实”的。在和一个病人聊天时,对方无意说的一句“我邻居在肉联厂上班。”让张晗眼睛一亮:猪眼!这不就是练习的材料嘛。

  从那以后,人们经常会看到一个小伙子冒着三十多度的高温,一脚一脚蹬着一辆二八大金鹿,在市立二院到北园大街肉联厂这十几公里的路上往返。

  拿到猪眼,张晗每天晚上下班后,都会一个人走进手术室,打开超声波乳化仪,脑子里放着小电影,一步一步练习。

  “95年5月23号,我永远记得那一天!”

  1995年的春夏之交,济南市立二院接收了一名特殊的患者。他右眼虽然患有白内障,但眼底视网膜已经脱落,复明无望。摘除白内障对这名患者来说,仅仅是为了使右眼更美观,即使手术不成功,也不会影响视力。这样一来,主刀医生的压力瞬间减少了一大半。

  带着大半年来的练习、模拟,张晗走上了手术台。

  十几分钟的手术,他如同把过去的半年重新走了一遍。

  第二天评估手术效果,所有人都惊呆了:术后没有出现任何后发、并发症,手术完全成功!

  “95年的5月23号,我永远记得这一天!”时隔近20年,张晗仍然记的非常清楚。

  这台手术,不仅改变了整个科室对超声波乳化手术的畏惧心理,而且代表着济南市立二院在这一领域有了跨越式的发展。对张晗来说,更是意味着开启了事业的一个全新起点。

  在业内小有名气之后,找他做手术的病人也越来越多。由于工作安排,他被任命为眼外伤科的主任,但慕名前来点名让他做白内障手术的患者,比白内障科都多。

  别人只看到了张晗成功的一刻,却少有人知道他为此付出的努力,更没人清楚他内心所承受的压力。白内障手术需要手眼的高度配合,要在2毫米的空间内撕囊、乳化、植入,用力稍欠,前伤角膜,用力稍过,后伤眼底,对空间感知能力要求之高、难度之大堪比在悬崖上跳舞,在人背上切土豆丝。稍有不慎,失败的不仅是一台手术,更有患者的健康和医生个人的声誉。因此,这项手术给医生带来的心理压力,丝毫不亚于手术本身的难度。

  像其他的年轻外科医生一样,张晗也要过心理这一关。刚开始的两三年,技术不够娴熟,信心也不是很足,每次手术都会让他连续三天睡不着觉:前一天压力山大,手术当天如履薄冰,第二天等术后检查结果战战兢兢。

  “手术当天如果紧张过度,我就提前几个小时吃上半片心得安。”张晗告诉大众网记者。这也是他第一次对外公布自己十几年前的小秘密。

  靠着勤学苦练和兢兢业业的态度,张晗的手术水平在几年之间飞速提高,许多医院纷纷请他去做手术,他也逐渐成了远近知名的白内障手术专家。2007年,张晗来到了现在的工作单位,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这期间,他曾经在5个小时之内完成70台手术,除去换隔离衣、消毒的时间,平均每台手术只用4分钟。五万例手术下来,复杂情况不少,却无一失误,练就了一双“除障神手”。

  好外科医生不应只是一个手术匠

  2005年的一天,一个特殊的老年白内障患者找到了张晗。由于身患癌症已经到了晚期,老人心里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世,但是特别想再看看子女,看看这个世界。张晗听说后,推迟一切计划安排,以最快的速度为老人实施了白内障复明手术。清晰的看到子女一个个围在自己的身边,老人感动的涕泪横流:“没想到我临死前还能看到你们,真的没想到!”几个月后,老人逝世,他的子女特意来向张晗再次道谢。

  “那次手术让我意识到,一个好的外科医生不应该只是一个手术匠”,张晗告诉大众网记者,从05年开始,他就开始实施义诊和免费手术,现在每年都要赶赴缺医少药的边远地区做“光明行”活动,不仅为生活困难的群众免去手术费、检查费,连手术所用进口晶体的费用也全部免除。

  与这次“青海光明行”活动一样,张晗每到一个地方,都会想着带动、培养当地的眼科医生,尽量让他们掌握更多的白内障手术要点,使当地白内障患者不用再走出大山,在家门口也能得到高水平的治疗。在济阳、在枣庄、在青海,张晗带起了一批当地的眼科骨干,有的已经能够熟练掌握超声乳化摘除白内障手术。

  随着研究的深入,张晗越发感觉国内的年轻医生培养体系与国外的差距较大。“现在国内没有一套成熟、规范的培养体系,手术医生要想成长,很大程度上要靠自己的悟性。”张晗说在这方面,国外已经建立起了标准化、分阶段的培养目标,针对年轻医生每年都会有详细的培养计划,经过几年的系统化临床培养,便能成为一个业务骨干。

  张晗告诉大众网记者,下一步他准备联合白内障专家同行,结合国外经验商讨制定国内的年轻医生培养计划的标准,使这方面的人才能够形成一个成长梯队。这样培养出来的白内障医生,即使不能保证每个人都会成为行业顶尖专家,但能够很大程度上避免现在手术中常见的的致命性错误。

  二十年基本不休周末,感觉亏欠妻女太多

  “青海光明行”活动的手术在两个手术室内轮流进行,时间到了中午,张晗的状态也渐入佳境,但两个手术室内的助手又累又饿,都快撑不住了。“再做5个咱就吃饭”,在记者和助手的要求下,张晗终于松了口。于是,下午1:50,医疗团队终于坐在了医生休息室里,狼吞虎咽的吃上了盒饭。

  “跟老张结婚20多年来,他基本就没休过周末。”张晗的爱人朱清女士向大众网记者抱怨道。现在虽然已经生活无忧,但十几年来张晗从没时间带着妻女出去游玩,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由于经常要帮张晗誊写论文,从没学过眼科专业的朱清女士已对“撕囊”等专业名词如数家珍。

  每天下班后,一家三口能够在小区里一起散散步,对女儿张诗笛来说,已经是很奢侈的一件事。已经上初中的她,从来没像班里的其他孩子一样,享受过台灯下爸爸辅导功课的生活。

  “她也经常抱怨,我觉得亏欠她们娘俩太多,但现在仍然没时间弥补。”张晗苦笑道。

  在医院里,张晗的忙是出了名的。山大二院眼科医生孙洪毅告诉大众网记者,在他记忆里,张晗主任平均一个月都休息不了一天,周末加班是必修课。

  采访过程中,张晗给记者留下的的直观印象是平和、稳重,眼神里看不到对利益的渴求。尽管现在已经生活无忧,但他刚开始工作的几年,生活却相当拮据。

  “老张对钱一直没什么感觉,95年的时候开始流行VCD,我们当时也特别想买一个,但实在没钱。最后还是从我妈那里借了几百块钱才买的。”朱清说。

  张晗告诉大众网记者:“我觉得年轻人没必要太在乎现在的收入,只要有个明确的、对社会有益的目标,经过自己的努力,成绩被社会、被周围的人认可了,钱不是问题。”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46-8335000,或登录东营大众网官方微博(@东营大众网)、东营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dzw8335000)。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王真真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