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三大战略向“蓝黄” 突破滨海提升市区开发两河

2014-11-13 08:51:00    作者:李剑桥   来源:大众日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两河 潍柴动力 市区 向高端 三大产业
[提要]去年以来制定实施“突破滨海、提升市区、开发两河”三大战略,以重点区域的率先突破,助推全市发展优化升级、转型跨越。临朐县嵩山生态旅游区负责人说:“县里专门设立了嵩山生态旅游区,着力打造省内知名、潍坊一流的生态旅游区。

  ◆蓝黄“两区”叠加使潍坊市优势凸显。去年以来制定实施“突破滨海、提升市区、开发两河”三大战略,以重点区域的率先突破,助推全市发展优化升级、转型跨越。

  □ 本 报 记 者 李剑桥

  本报通讯员 赵欣波

  突破滨海——

  海洋经济产业规模初显

  “突破滨海让潍坊在海洋上的空间、区位优势得到充分释放,使腹地广阔的优势更加凸显,具备成为区域性经济增长极的优势。”潍坊市发改委主任肖培灵说,滨海区立足海洋特色,瞄准深蓝产业,加快建设海洋经济新区和现代工业新城。

  项目选择不再贪大求多,而是充分考虑海洋资源利用和海洋特色,注重提高产业聚集度和关联度。9月实现并网发电的渔光互补光伏电站,是潍坊市首个渔光互补项目,总投资3亿元左右,年发电达4000万度左右。据介绍,这种发电站可在水面上利用光能进行光伏发电,水下进行渔业养殖。

  太阳能风能利用、光伏发电和海水淡化等海洋能源产业项目,为滨海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蓝色能源。

  前不久,滨海科技项目区内的涤纶短纤维项目一次试车成功,并正式投产,为滨海区发展循环经济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据介绍,项目总投资14亿元,主要生产高品质涤纶纤维,产品广泛应用于无纺布、纺纱织布到服装、床上用品等,是国家重点鼓励的循环经济产业。项目全部完成后,将成为我省最大的单品种涤纶纤维原料基地。

  此外,海洋运输、临港物流、海工装备、生物医药、海洋化工等一大批项目纷纷落户滨海区,滨海海洋经济产业集聚规模初显。去年以来,滨海区共有176个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1580亿元;新签约项目117个,还有173个项目正在洽谈。

  提升市区——

  释放城市发展核心磁场

  滨海区像“龙头”,中心市区则无疑是潍坊市发展的“心脏”。记者了解到,中心市区正着力打造动力机械、电子信息、工程装备“三大产业基地”,促进产业向高端高质高效方向发展。

  从潍城区提升城市价值品质,打造潍坊“西引力”,到奎文区深挖服务业提高首位度,再到高新区积极打造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中心市区各个区域科学有序的产业布局,优势互补的产业结构,共同撑起了功能完善、产业合理的新潍坊。

  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是市区产业深度挖潜的重要载体。“我们积极推进柴油机回收再制造,已经节约金属2.3万吨。”在潍柴动力厂区,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潍柴动力用能管控、节能技改大大减少了能源消耗。

  产业之外,潍坊的城市功能品质也在不断提升。“世界风筝都”、“中国画都”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塑造了鲜明的城市形象。而齐鲁台湾城、文化艺术中心、北海路景观大道等一批提升市区重大项目,更是为市区功能增添了重重的砝码。中心市区正如一个磁场,释放出强大的聚集力和辐射带动力。

  开发两河——

  铺就涵养城市绿色廊带

  潍河、弥河是潍坊的母亲河,“两河”发源于南部山区,蜿蜒向北注入大海,流域面积大,居住人口多,“两河”流域占全市国土面积的63.7%。

  据了解,“两河”开发是潍坊市立足潍坊资源禀赋条件,调整和完善经济社会发展布局,做出的重大战略。潍坊市计划通过10年左右,把“两河”流域打造成功能完善的生态带、经济转型升级的隆起带、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的示范带。

  临朐县嵩山生态旅游区负责人说:“县里专门设立了嵩山生态旅游区,着力打造省内知名、潍坊一流的生态旅游区。”

  在潍坊东部的潍河,大规模的河流改造和功能提升同样如火如荼。“实施流域综合开发,首要的是保护生态、修复生态、培育生态,进而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盘活流域的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昌邑市石埠经济发展区青山旅游项目区负责人对记者说。该区依托潍河的生态优势,大力发展旅游项目,打造了青山潍水风景区。百亩竹林、千亩荷塘,不仅给附近居民带来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更激活带动了附近配套服务业发展,实现群众增收致富。

  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共同支撑起了蓝黄战略在潍坊市的贯彻落实。“突破滨海”,拓展了发展空间,促进潍坊全域发展;“提升市区”,将打造一个更具带动力、支撑力、辐射力的现代化中心城区;“开发两河”,搭建起了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大框架。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46-8335000,或登录东营大众网官方微博(@东营大众网)、东营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dzw8335000)。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王真真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