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17 08:13:00 来源:大众日报 我要评论
记者调查发现,尽管国家从种到收进行了一系列补贴,但相比而言,农民种粮效益低风险大,与五六十岁有恋地情结的老农相反,现在不愿种粮、不会种粮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流转价格快速上涨
成武县光华小麦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邵光华坦言,如今,按每亩小麦600公斤、玉米600公斤,市场价格每公斤均2.4元计算,每亩收益2880元,除掉800多元的成本投入,再付给农户1300元的土地流转金,每亩收益也就是700元左右,这还是好地块、收成好的年份,远没有高效经济作物和从事非农产业挣得多。
如果遇到灾年,种粮大户能承受这种风险吗?
“国家应加大对种粮大户的政策性保险的补贴力度。”成武县农业局工会主席王洪领说,“现在国家对种粮大户的政策性保险是,小麦、玉米如果绝产最高补贴分别是每亩350元、320元,建议应像汽车保险一样,交得越多,赔付得越多,以保护种粮大户的积极性。”
土地流转价格的快速上涨也逼着流转土地改种高效经济作物。在成武,去年一亩地流转价格1000元左右,现在每亩地涨到了一千三四百元。记者在阳谷县调查发现,3年间土地流转租金几乎翻了近两番,若3年前的起点是400元,到现在涨到了1500元左右。
种粮少见年轻人
一位基层干部表示:“现在村里年轻人要么考上大学去城里就业,要么早早跑到城里打工,留在村里的年轻人屈指可数。”
今年43岁的邵光华高中毕业后卖过布、卖过种子和农药,也是村里公认的种植能手,他既为农业机械化的威力倍感欣喜,又为农村后继乏人而担忧。“我们花大价钱买了一架遥控喷药飞机,飞机在地面人员的操控下均匀喷药,一亩小麦一分钟就能完成,一天能喷洒500亩。去外地培训地面操控人员就花了5万多呢,过几年这些人年纪大了,找个能顶替的人都难。”邵光华担心,农村光剩老人了,机械化、现代化、信息化如何实现呢!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曾表示,农村总的劳动力大概在5.4亿到5.5亿之间。但是到今年6月底,外出就业的农民工和在本地就业的农民工,已经超过了2.75亿。
农民种地不赚钱,农村很多地方仅剩下老年人在种地。记者的姐姐家加上流转亲戚的土地,种了十五六亩,外甥常年在外搞建筑装修。姐姐常常感叹:“回来了也不进地,啥季节种啥更不懂!”那么10年、20年之后,有谁还在种地?有谁还会种地?
待解的“两难”
外甥在外干装修,一年收入少说四五万元,比姐姐在家种十五六亩地的收入高出很多。让他返乡种地,很难找出说服他的理由。况且,这十五六亩地,真正属于他家的承包地也就三四亩,剩下的都是亲戚间代种的。
陈锡文认为,目前有一个标志性的变化,是农民来自种植业的收入在人均纯收入中已经不到四分之一,2012年农民来自种植业的人均收入是2017元,占全部纯收入的比重是26.6%;2013年的种植业人均收入是2191元,在纯收入的比重中只占24.6%。
陈锡文担心,运用补贴、价格等手段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的难度会越来越大,因为无论你使多大的劲,对农民来说只是不到四分之一的收入。
还有一“难”,就是如何调动地方政府保护耕地和种粮的积极性。
据统计,目前全国75%以上的粮食产量、80%以上的商品粮、90%左右的粮食调出量来自粮食主产区。而粮食主产区大多经济欠发达,有基层干部担心,工商资本可以说带着“逐利”的目的而来,工业和商业用地与农业用地的巨大价格差,吸引不少商人通过各种手段把农用地变成商业或工业用地。另外,出让土地是地方政府的重要收入来源,地方政府也不乏把农用地变为其他用地的冲动与可能。
如何探索完善耕地保护监管机制?如何探索完善利益补偿机制,使主产区种粮不吃亏?需要我们在政策设计上作进一步的探索完善。
而只有农民争相种粮,主产区愿意抓粮,我国的粮食安全才会有切实保障。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