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宝宝容易相信陌生人吗 教你几招防拐方法

2015-04-24 08:44:00    作者:身份   来源:威海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教孩子 陌生人 第二课堂 小班 古寨
[提要]经过一番谋划,我们决定分大班、中班、小班三组进行实验,由记者扮演“坏叔叔”、“坏阿姨”,通过各种方式“诱骗”孩子走出大门。如果来接孩子的人换了,只持接送卡还不行,老师还要经过孩子确认,必要时老师还会打电话给家长进行确认;

  你家宝宝容易相信陌生人吗?你给宝宝上过防骗课吗?

  在民警配合下,记者到一所幼儿园进行了实验

  听说有好吃的,还真有孩子跟着走

  4月11日,浙江温岭一名7岁男孩被拐,现场监控录像显示,他是被一名男子用摩托车带走的,带走前,两人一度聊了20多分钟。好在这名男孩在案发后3天被警方找到。

  你家孩子会轻信陌生人吗?面对这个疑问,不少幼儿家长如是说:“我家孩子应该不会随便跟陌生人走。”为验证孩子们的防拐能力,21日,记者在古寨派出所民警配合下进行了一次实验。 威海晚报记者 王春苗 刘晓林

  年轻漂亮的女记者出来搭讪小女孩

  ■实验

  21日上午,记者来到金螺号幼儿园,表明来意后,园方同意协助我们进行防拐实验。

  经过一番谋划,我们决定分大班、中班、小班三组进行实验,由记者扮演“坏叔叔”、“坏阿姨”,通过各种方式“诱骗”孩子走出大门。实验过程中,排除老师和门卫的看护,并将大门解除门禁。

  实验一

  中班孩子

  听说有棒棒糖,大多孩子跟着走了

  实验开始前,先由幼儿园老师随机挑选了12名中班的孩子,男孩、女孩各6名。老师先是带他们到院子里的游乐场玩,一段时间后,老师借故离开,孩子们开始自行玩耍。此时,记者走进游乐场,孩子们纷纷有礼貌地问候“阿姨好”。见此情形,记者便开始与孩子们一起玩耍。

  见孩子们没有任何防备,记者拿出一个美羊羊造型的棒棒糖,看到好吃的,孩子们举起手围着记者连喊道:“我要!”“我要!”只有一名小男孩大声喊道:“你们不能吃她的糖,我们不认识她!”

  面对这名小男孩提醒,那些要糖的孩子并不理会。当记者提出门口还有很多好吃的,让他们跟着一起去拿时,孩子们“呼拉拉”全跟着去了,只有那名小男孩拉着另外两名孩子跑去跟老师汇报。

  获得小男孩信任后,记者顺利带其离园

  实验二

  小班孩子

  男孩女孩,警惕性却大不一样

  还是依照上述做法,我们对10名年龄在3岁左右的小班孩子进行实验。

  在幼儿园老师离开游乐场后,记者和身穿便衣的古寨派出所女民警小孙进入游乐场。

  记者盯上正在骑车的3岁男孩浩浩,并带他一起玩耍。两分钟后,记者问浩浩门口有糖要不要吃时,浩浩很顺从地跟随记者来到门口,他还表示非常喜欢记者。随后,记者便抱着浩浩走出大门,而此时的浩浩还在惦记着糖果。

  民警小孙则选择了一名小女孩,她和这名小女孩聊天和玩耍了许久,但小女孩还是没有跟她走的意思,小女孩说,妈妈告诉过她,不能跟陌生人走。

  实验三

  大班孩子

  警惕性虽高,但面对诱惑很纠结

  同样情形下,大班的孩子们则显得十分警惕。当老师离开,记者进入游乐场后,在一开始与孩子们聊天的过程中,其中有一个女孩就开始询问记者是谁,在她的提醒下,部分孩子开始质疑记者的身份。为了转移他们的注意力,我拿出一个棒棒糖,此时,几名女孩慢慢放松了警惕,对棒棒糖表现出极大兴趣。

  紧接着,记者以停在门口的车里还有好多棒棒糖和玩具来引诱他们,一半的孩子跟随记者来到门口,可是要开门带他们出去时,他们显得十分纠结。“让那个男孩跟着出去,他胆子大。”一名女孩出了个主意。但当记者拉那名男孩出去时,他十分肯定地拒绝了,并说记者是坏人。

  此时又有一名女孩出了个主意,她让记者先到车里将糖和玩具拿出来,看看是不是真的有,然后他们再决定出不出去。记者按照他们的说法,到车里将糖和玩具拿出来,并示意他们出来,结果只有两名女孩跟着记者走出门口,但在走了几步之后,她们又改了主意,迅速跑回院子。

  虽怀疑记者身份 孩子们还是跟到门口

  ■提醒

  教你几招防拐方法

  针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记者采访了古寨派出所民警、金螺号幼儿园老师和部分孩子家长,请他们传授几招防拐方法。

  家长

  孩子的防范意识很重要

  虽然本次实验地点选在幼儿园,但模拟的是没有安保的公共场所,看来,孩子们还是很容易相信陌生人的,宝爸宝妈们千万不要太大意。实验结束后,我们请了几位家长分享他们带孩子的经验:

  不要把家中的钥匙挂在胸前;

  教孩子学会拒绝陌生人的礼物,不坐陌生人的车;

  训练孩子牢记家庭住址、家长姓名和电话号码等信息;

  驾车的陌生人问路,要与其保持一定距离,不可贴近车身;

  放学时如果不是自己的亲人来接,要及时地告知老师;

  上下学、外出游玩、购物时,最好与同学、朋友、家长等结伴同行。

  对此,民警小孙表示,家长带孩子到公共场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让孩子离开家长的视线范围。要教育孩子,如果他们要去做某件事情,一定要向家长报告。还要教孩子辨识警察、军人、保安等穿制服人员的特征,养成向这些人求助的意识。

  幼儿园

  多重安保确保孩子安全

  虽然实验过程中有孩子上当,但实际上,金螺号幼儿园的防拐工作做得十分到位,该园提供了几条值得借鉴的经验:

  为每个家长发放统一接送卡,家长来接孩子时须持有接送卡;

  门卫看到接送卡才能让家长进园;

  大门要设有门禁,由门卫看守;

  老师看到家长后才能让其将孩子接走;

  如果来接孩子的人换了,只持接送卡还不行,老师还要经过孩子确认,必要时老师还会打电话给家长进行确认;

  给孩子们安排每周至少一节的安全知识课;

  组织孩子们进行“第二课堂”学习,现场教授安全知识;

  对于防拐,古寨派出所特意编了一个顺口溜:屋外玩耍要结伴,集市街头别留恋。生人搭讪要防范,小恩小惠莫贪占!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46-8335000,或登录东营大众网官方微博(@东营大众网)、东营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dzw8335000)。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王真真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