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谷县找准贫困对象精准扶贫 找准穷根子开对药方子

2015-04-27 08:05:00    作者:李 梦   来源:大众网-大众日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贫困户 香瓜 合作社 阳谷县 金斗营乡
[提要]阳谷县李台镇驻村第一书记(右)为贫困群众建设的蔬菜大棚喜获丰收。目前,阳谷县共注册成立扶贫互助协会18个,其中,在省级贫困村成立16个,市级贫困村成立2个,资金总量达到416万元,共向农户发放借款369.7万元,有600余户从中受益。

  □丁传朝 报道   阳谷县李台镇驻村第一书记(右)为贫困群众建设的蔬菜大棚喜获丰收。

  □本报记者 李 梦  

  本报通讯员 郭素彦 王尚斌

  阳谷县通过精准扶贫识别,将10多万贫困人口纳入合作社、互助金扶贫范畴,有效帮扶贫困人口走上自力更生和富裕道路。

  以往扶贫到村的方式网撒得大,却存在一个问题:贫困村里住的不一定全是贫困户——

  精准识别10万“穷人”

  多年扶贫攻坚,阳谷县贫困人口总量大幅减少,但通过“精准识别”,仍有95个贫困村、10.1万农村贫困人口。

  “以往扶贫到村的方式网撒得大,却存在一个问题:贫困村里住的不一定全是贫困户。”阳谷县扶贫办副主任李会介绍:“着眼于整个贫困村的扶贫政策,指向性不够强。打好新时期的扶贫攻坚战,更需要向‘精准’发力。”

  要精准扶贫,先得精准识别。“我们把建档立卡作为精准扶持、精准管理的重要抓手,要求识别扶贫对象的全过程都要有群众参与,公开、公平、公正合理确定扶贫对象,确保真正的扶贫对象进入帮扶范围。”李会介绍。

  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既要找准贫困对象,还要找准致贫原因。“我们通过逐村逐户摸底调查,梳理出几类主要的致贫原因,包括因基础设施落后致贫、因生存环境制约和自然灾害致贫、因上学致贫、因地方病和突发重病致贫、因残疾和智障致贫等。”县扶贫办主任马进省说。“我们会根据贫困户的不同情况,因户施策,有针对性地进行扶贫。比如,对于孤寡老人或因病致贫失去劳动能力的,就帮助其申请低保;对于家里有劳动力、因就业信息不通畅致贫的,就为其提供就业信息,并组织接受专业技能培训;对于因教育致贫的,就通过县里的助学专项资金,对贫困学子进行帮扶等。”

  “在多年扶贫之后,可以说剩下的全是‘硬骨头’,脱贫难度很大。”阳谷县扶贫办主任马进省说,“精准扶贫就是要啃下这些‘硬骨头’,2014年,阳谷贫困人口减少了1.95万人,今年我们计划扶持15个村的产业建设,预计减少贫困人口1.5万人,到2020年全面完成10万人的脱贫任务,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得到保障。”

  政府扶持一点,自己筹一点,让贫困户换“穷”业、兴“富”业,上级指了好路子,俺们也有干劲——

  合作社“捆绑式”脱贫管用

  近日,记者来到阳谷县十五里园镇党店村村口,看到一排排整齐的香瓜大棚,走进棚内,一个个小香瓜已经“崭露头角”,“再有40天就能上市了,到时候一个香瓜能长到三四斤,每亩大棚能挣2万多元。”党店村汇禾香瓜合作社社长党荣申说。党店村的变化让周边村民刮目相看。但就在3年前,这里还是个信息不灵、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的贫困村。

  “为摘掉穷帽子,几年前镇上鼓励党店村大棚种植,政府给村里提供12万元的扶贫建棚物料,一开始,很多贫困户对大棚种植不认可,导致免费物料没人要。”十五里园镇副镇长刘培胜对记者说,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县乡扶贫办的同志天天“泡”在村上,按“六定一公示”(根据当地实际,确定产业项目,确定实施贫困户,确定产业规模,确定实施场地,确定经营方式,确定补贴标准;一公示,即完成方案编制后,须要经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并在村内公示5天)做工作,最终贫困户们决定成立合作社,“抱团”种香瓜。

  “我在外地打工时学过香瓜种植,镇上就鼓励我领着大家伙一起脱贫。”党荣申说,“我和村里23户贫困户商议成立了香瓜合作社,在合作社运营方面采取上级补贴与农户自筹资金或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开展。社员参与香瓜种植的日常劳作,按照工作时间和强度分别给予一定的报酬,年终根据总体收益再按照投资比例进行分红。”“俺觉得这种‘抱团’脱贫的方式很好,政府扶持一点,自己自筹一点,上级指了好路子,俺们也身上有责任,心里有干劲,这不我入社的成本当年就收回了。”入社农户党荣锁对香瓜合作社很看好。

  汇禾合作社当年实现收入85万元,除去前期投入和生产成本,当年实现收益61万元,入社农户当年实现了脱贫的目标。在党店村的示范带动下,两年内十五里园镇7个贫困村成立了香瓜种植合作社,流转土地400亩,新建香瓜大棚160个,带动了7个贫困村328户贫困户脱贫。

  据统计,去年阳谷县在25个省级重点贫困村实施财政专项扶贫项目,总投资729.968万元,项目覆盖贫困人口13066人,开展大棚蔬菜、香瓜、双孢菇种植、猪羊养殖项目共19个。“扶贫开发就得让贫困户换‘穷’业、兴‘富’业。实践证明,依靠合作社‘捆绑’脱贫的脱贫模式不仅效果好,而且辐射带动性大。”马进省说。

  有钱找钱易,没钱找钱难,让贫困户自己去找钱,难上加难——

  互助金启动

  金融扶贫造血功能

  阳谷县金斗营乡莲花池一村有184户村民,贫困户就达20多户,是阳谷扶贫互助协会试点村之一。在实施互助资金项目试点以前,多数农民一年忙到头,只能勉强维持温饱。

  “一些村民也想投资搞点种养业,却拿不出启动资金,我们这里的农民没有贷款习惯,因为很难贷到,很多家庭连想都不想。”村民侯昭全无奈地说:“我身体有残疾,生活一直很困难,为了帮我脱贫,驻村‘第一书记’无偿给了我一只母羊,后来我想扩大规模,但连买饲料的的钱也拿不出来。村里的扶贫互助协会一成立,我就申请了5000元贷款,解了燃眉之急,家里现在已经有了好几只羊了,不用再为生计发愁了。” 

  两年前,莲花池一村由驻村第一书记投入30万元互助资金,100多户村民每户入股资金400元成立了扶贫互助协会。会员每户最高可贷1万元,用五户联保形式,贷款年利率6.6%,贷款期限是六个月,还本付息后可循环放贷。合作社推举有威望的村民成立了理事会和监事会,负责管理协会。扶贫互助协会自成立以来,已累计放贷75万元。多数贫困户通过互助借款发展生产、增收脱贫,有的还走上了致富之路。

  通过互助资金,财政扶贫资金“种子钱”作用日益显现,资金使用效益得到提高。目前,阳谷县共注册成立扶贫互助协会18个,其中,在省级贫困村成立16个,市级贫困村成立2个,资金总量达到416万元,共向农户发放借款369.7万元,有600余户从中受益。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46-8335000,或登录东营大众网官方微博(@东营大众网)、东营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dzw8335000)。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王真真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