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名单"拴不住旅游陋习?出游文明请随身带

2015-10-03 18:56:00    作者:于子茹   来源:新华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黑名单 办法 游客黑名单 不文明行为 警戒线
[提要]又到“十一”,文明旅游又成为人们讨论的话题之一。”  陕西省旅游局一名工作人员曾表示,目前,国家旅游局还未出台《办法》的实施细则,“游客一旦列入‘黑名单’究竟要付出怎样的代价,谁也说不清楚”。

  新华网北京10月2日电(于子茹)又到“十一”,文明旅游又成为人们讨论的话题之一。埃及神庙刻字、飞机上热水泼空姐、卢浮宫泡脚、故宫清宫遗存大缸被刻字……每到假期,诸如此类的旅游不文明行为便会爆发,并广受社会诟病。

  为了制止此类不文明行为,今年4月,国家旅游局出台了《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下称《办法》),明确提出了6类不文明行为将被“记录在案”。这也被旅游业内称为“游客黑名单”。

  根据该办法,国务院旅游主管部门建立全国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信息保存期限为一至两年。进入“游客黑名单”将会影响到游客再次旅游,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出境、银行信贷等。

  可以说,“黑名单”制度的出台,直接增加了游客不文明行为的“道德成本”,在给当事人带来强烈舆论压力的同时,也为其他游客竖起了心理上的“警戒线”,积极意义不言自明。但是,仅靠“黑名单”制度来倒逼全国旅游文明水准的提高还远远不够。

  据报道,上了黑榜的“滚水泼空姐”主角王先生表示,自己已看到国家旅游局网站公布的信息,但到目前为止,这对他的生活没有影响。他说:“从泰国回来,我就去了韩国。大不了不跟团,自由行就是了。”

  也有一些网友表示,“我见过公园里牌子上写的践踏草坪罚款,几个被抓了?关键在于执行力!”“处罚太轻,列入黑名单又如何,应该多长时间内禁止出国。”

  陕西省旅游局一名工作人员曾表示,目前,国家旅游局还未出台《办法》的实施细则,“游客一旦列入‘黑名单’究竟要付出怎样的代价,谁也说不清楚”。

  客观讲,“游客黑名单”确实对旅游不文明行为起到了威慑作用。但它只是一个行为守则、道德公约,其约束力、震慑力并不大。“取证难”和“处罚难”,依旧是制止游客不文明行为的难点所在。

  以游客随意刻写的不文明现象为例。由于“作案手段”隐蔽、便捷,相当一部分无法当场抓住“现行”。不过,如果当场抓住刻画者,也是视情节严重程度,给予批评教育或报案等处理。

  即使报了案,根据治安管理处罚相关法规第25条第3项的规定,对故意污损国家保护的文物、名胜古迹、损毁公共雕塑、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处以200元以下罚款或警告。惩戒之轻,很难让人引以为戒。

  也因此,法律缰绳多数拴不住那些游客的种种不文明行为。

  游客的这些不文明举动,看似只是个人行为,其实是一种缺乏社会公德的恶劣行为,不仅破坏了景区遗产的保护和景观风貌,又影响了旅游业的健康发展,特别是让“中国游客”成为某些国外景区“不受欢迎的人”。

  道德还需法律来保驾护航,对于旅游乱象,相关法律需加以完善。毕竟,这不是仅仅大声喧哗那么简单,旅游不文明还直接损害了国家及国民形象,给文物和自然环境造成了实实在在的损失。而且有法无罚、有法不罚,直接影响到法律的尊严。

  是该对旅游不文明现象严厉些的时候了。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46-8335000,或登录东营大众网官方微博(@东营大众网)、东营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dzw8335000)。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玉青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