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29 09:49:00 来源:齐鲁壹点 我要评论
“越是形势不好大家越想拼命干活,想着提高产量,却不知道在全国煤炭过剩的大背景下,这只是徒劳。”回想起之前在煤矿的工作,韩纪更十分感慨。
曾经的采煤大县不再产煤,对于决策者需要决心,对于一个个煤矿职工家庭,却需要另谋生路。韩纪更和他的妻子就是这样,尽管他们因为在煤矿资历较深,转型更为容易,但也曾走过一段深感无力的日子。
日的产煤大县,不再生产一吨煤!28日,记者从章丘市获悉,目前章丘市属煤矿已全部闭坑,成为全国首个关停煤炭产业的县(市),累计化解过剩产能260万吨/年。此外,章丘市还拆除所有铸锻行业的2000多台燃煤窑炉,每年少烧煤炭110万吨。
章丘曾是全国产煤大县,繁盛时年产煤炭350万吨,煤炭产业占财政收入的“半壁江山”。章丘市经信局局长王其坤告诉记者,到上世纪90年代,章丘曾有200多个煤矿,至少600眼矿井。
近年来,煤炭业进入“寒冬”,价格一路下滑,章丘不少煤企亏损严重,长期开采带来的生态问题也日渐暴露。章丘市以小泉城而闻名,长期挖煤对百脉泉等泉水持续喷涌构成不小的威胁。“面对煤炭产能过剩及其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我们下决心关闭全部矿井。”章丘市相关负责人介绍。
就在2015年10月25日,位于章丘市内的东风2号、3号矿井、鑫月1号矿井等3眼矿井封井。王其坤介绍,这三眼矿井关停标志着章丘全市将不再出产一吨煤,章丘也成为了全国首个关停煤炭产业的县(市)。
要关闭矿井,首先要考虑煤炭职工安置和企业的转型问题。王其坤表示,章丘市细化职工安置分流方案,把企业转型和人员分流捆绑在一起,通过“转岗就业、搭建就业招聘平台、货币化补偿”等方式解决职工再就业。章丘市还决定为产业转型先“埋单”,由政府担保贷款2.9亿元,先行安排职工安置费用。
原先的煤企和遗留的矿址怎么办?章丘市鼓励这些企业发展现代制造业、园区经济、养老养生地产、高端工业地产项目,大力发展非煤产业,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业园区,实现由地下向地上产业的有序转移。
章丘不仅是产煤大县,也是用煤大县,作为“铁匠之乡”,烧煤打“铁”在锻铸企业中普遍存在,空气污染严重让其饱受诟病。目前,章丘市铸锻行业2107台燃煤窑炉已经彻底拆除,全部用清洁能源代替。改造后,章丘市每年可少烧110万吨煤炭,有利于推动周边空气持续好转。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