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老人编苇笠50余年 学艺人少日渐式微

2016-05-26 15:51:00    作者:   来源:大众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王玉春 庄村 学艺 潮河镇 蓑衣
[提要]2016年5月24日,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潮河镇凤凰庄村,村民王玉春在晾晒苇笠,防止受潮长毛影响品相。2016年05月24日,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潮河镇凤凰庄村,村民王玉春和妻子陈永香把50个苇笠装到电动三轮车上,妻子去赶集卖苇笠,王玉春把这几天编制的苇笠晾晒,防止潮湿发霉、长毛,影响销售。

  2016年5月24日,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潮河镇凤凰庄村,村民王玉春在晾晒苇笠,防止受潮长毛影响品相。

  2016年05月24日,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潮河镇凤凰庄村,村民王玉春和妻子陈永香把50个苇笠装到电动三轮车上,妻子去赶集卖苇笠,王玉春把这几天编制的苇笠晾晒,防止潮湿发霉、长毛,影响销售。

  今年63岁的王玉春,从11岁开始,跟着家人学习编制苇笠,这一干就是50多年。

  王玉春所在的凤凰庄村,是一个拥有150多户人家的小村庄,上世纪60年代,全村6个生产队全都有副业组,从事苇笠和苇席编制,从业人员达到100多人。实行包产到户责任制后,全村有100多户从事编制,是远近闻名的“苇笠村”。几十年前,编苇笠是这个村的支柱产业。当地有句俗语:“苇笠栅,蓑衣头,刮风下雨不用愁”,可见苇笠在农村的普遍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普遍用上了形式多样的雨伞、遮阳伞等,再加上年轻人嫌编制苇笠既累又不赚钱,大都外出打工去了,编苇笠的行当也日渐式微。在凤凰庄村,现在只有王玉春一个人还在坚守着。

  王玉春告诉记者,编苇笠基本有 5个步骤:第一步先把苇子用铡刀截成73厘米长的段;第二步用自制的“刮子”把苇子“破成”不同规格的“篾子”(苇条);第三步用水进行浸泡,增加篾子的韧性和柔软度;第四步用机器压平、再用刀具退骨(把骨节的凸出部削平);第五步就开始编织苇笠了。

  王玉春利用农闲时间编制苇笠,多的时候每天能编制7-8个,一年大约编制400个左右。原来编制苇笠是为了养家糊口,现在则成了王玉春的一种乐趣了。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46-8335000,或登录东营大众网官方微博(@东营大众网)、东营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dzw8335000)。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鲍梓欣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