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改后公务员拼车打车坐公交出行 厅官学打滴滴

2016-06-14 16:21:00    作者:   来源:齐鲁晚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拼车 公交出行 官学 软件 公交公司
[提要]没了专车, 连年过半百的厅级干部都开始挤公交、 学会了使用打车软件, 改革半年来,大街上打车的公务员多了起来。而某省直机关处级干部杨华,现在要先拿着卡片去公交公司充值, 然后刷卡才能上公车。

  没了专车, 连年过半百的厅级干部都开始挤公交、 学会了使用打车软件, 改革半年来,大街上打车的公务员多了起来。 大部分人已经习惯了这种工作节奏, 用一位副厅级干部的话说, 其实以前就是享受特权, 现在只是回归了常态。

  本报记者

  陈玮 马云云 万兵

  副科级干部算账每天开车35公里不亏

  13日下午, 李伟江站在单位门口向东张望, 向一辆挂着绿灯的出租车招手。 李伟江是省直机关一名工作人员, 他要到另一家单位沟通业务, 这样的公务, 已经叫不出公车, 他必须拿自己的公务交通补贴解决交通问题。 去年年底我省公务用车改革基本完成, 全省公务交通补贴划分7个补贴层级, 正科级别的李伟江每个月可以领650元补贴, 同时本市内的交通补贴取消。

  本来就没享受过公车待遇的某省直机关副科级干部张林觉得拿了车补挺实惠。 “原来处里没公车, 出去办事基本都是开我的车。 ”张林算了一笔账, 按照每升汽油6元钱算,汽车每百公里消耗10升油, 600元的车补可以购买100升汽油, 大约可以跑1000公里。 “按照每个月22个工作日算, 再算上堵车和养车的费用, 每天跑35公里之内就不吃亏。 ”

  但有时候, 拥堵的交通也会让不少公务员怵头。 不久前, 李伟江和同事到马鞍山路上开会, 会议结束时, 恰好赶上晚高峰, 在路口左等右等40多分钟后, 才上了辆空车向单位驶去。 对于这种不便, 李伟江能够理解, 他说, 以前用公车习惯了, 现在这项特权取消了, 打车的这些经历本来就是工作生活的一部分。

  副厅级干部倒公交打车软件成标配

  公车取消后, 对于年轻公务员影响并不大, 他们不享受专车, 开私家车还算方便, 但对一些五十多岁的领导干部来说, 尤其是副厅级干部, 大半辈子没怎么开过车, 突然没了公车, 需要个适应过程。 郭建华就是其中一位, 老郭还有两三年就退休了, 他家离单位20多公里, 现在每天早上跟着老伴的车往单位方向走, 到了老伴单位, 老郭再坐两站公交车去上班。 早高峰的公交车特别挤, 老郭一开始总想等辆人少的车,看着快到了上班的点, 老郭赶紧用打车软件叫车。

  有的领导年纪大了, 车技不好,只能选择公交和出租车出行。 在公车上交之前, 张林单位的两位副厅级领导就找他安装 “滴滴” 等打车软件, 他下班时经常看到领导拿着手机左顾右盼“ 。有领导觉得手机支付不安全,让我给他安装了个微步软件, 能随时查看公交车位置。 ”这种现象不只出现在张林单位, 记者在调查了近十家省直机关单位后发现, 每个单位的副厅级干部都新装了打车软件。

  没了公车后, 对分管张林的副厅级领导刘闯影响不小。 刘闯分管的是业务部门, 由于级别高, 任务重, 经常要出去开会, 但刘闯又不会开车, 于是只能靠公交或打车。 由于开会的地方离单位太远, 有时候下午的会, 刘闯吃完了午饭马上就去等公交车, 来不及休息。

  “最麻烦的是出差, 西客站和机场离单位都太远了, 打车要花几十甚至上百。 ”刘闯说, 有时候就会找下属开私家车接送一下, 而张林就曾经在上班时间去机场接领导。

  班车也收费了不少人选择拼车

  在公车取消的同时, 李伟江还发现一个变化, 原本免费乘坐的班车开始收费了。 单位向他们分别收取每天十几元的交通费。

  而某省直机关处级干部杨华,现在要先拿着卡片去公交公司充值, 然后刷卡才能上公车。 “每次3块钱, 从单位宿舍到单位, 中间不停。 ”杨华说。

  记者采访了解到, 不少单位原先免费的班车开始收费, 从3块到十几块不等。 李伟江算了算, 这个费用比他来回打车要省一些, 而且可以保证时间, 所以大部分同事仍选择乘班车上下班, “每个月的额度不会超过交通补贴的数额, 大部分人能接受” 。

  但因为从免费到收费, 加上一些人考虑到开车上班比较方便, 还是有部分人放弃了乘坐班车, 杨华就发现班车的座位比以前空了, 由于大家都集中住在单位宿舍, 杨华与几位同事有时候还会拼车去单位, 而老郭回家的时候, 也尽量蹭下属一段路程的车, 然后再找合适的公交坐。 “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了, 其实以前就是享受特权, 现在回归了常态, 我每天上下班坐公交, 还可以锻炼身体。 ”老郭说。

  开机要车送文件路上不敢耽误一会

  取消公车以后, 公务员还发上了车补, 那么公车改革以后, 到底节省了多少呢? 一位负责单位公车运行维护的人员算了一笔账,一辆车一年的运行费用,包括燃料费、 维护费以及过路过桥费等,大概2万多元。 在编司机的收入一个月加起来两 三 千 元 左 右 , 没 有 编 制 的 大 概1200元。 而某机关单位2014年决算中也显示,一共25辆一般公务用车,一年的运行成本大概是56万多元,平均下来每辆车也是2万多元。

  根据全面摸底统计, 全省各级党政机关、 参公管理事业单位参加车改的机构共13887个, 参改人员共473141人, 参改车辆共122870辆, 涉改司勤人员共65091人。 这次车改全省可减少公车62412辆, 压减率达到50%以上。

  在省直机关工作的张守信觉得, 没有了公车以后, 反而逼着他们提高了工作效率。 “比如以前单位要到一个企业调研, 不同处室的人调研方向不同, 就分成好几拨分别去, 有时候一次不行还要去多次。 ”张守信说, 但现在几个处的人商量着就搭一辆车过去了, 而且大家也会有意识地把调研方案弄得更细, 这样去一趟就能解决三个处室的问题。

  而张守信也表示, 以前开公车出去, 需要联系办公室, 再约司机出门, 现在自己骑上电动车就走了。

  “即便是开公车, 也不敢横冲直撞, 开车时都规规矩矩的。 ”张林说。有的人员开机要车送材料, 由于挂的是省直机关单位的牌照, 开车时格外小心, 生怕有人拍下来不文明行为。 “而且送完材料直接回单位,连停一小会儿都尽量避免, 被拍下来就说不清了。 ”(为保护隐私, 文中人物全为化名)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46-8335000,或登录东营大众网官方微博(@东营大众网)、东营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dzw8335000)。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鲍梓欣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