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牛乞丐”父母卖书筹手术费 来济南3天仅卖出4本书

2016-07-07 15:27:00    作者:黄冠林 丁国彬   来源:济南时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夏海波 手术费 卖书 最牛 行乞
[提要]昨日,贺腊英在洪家楼附近摆摊,售卖儿子夏海波的自传《乞讨日记》。

“最牛乞丐”父母卖书筹手术费 来济南3天仅卖出4本书

  昨日,贺腊英在洪家楼附近摆摊,售卖儿子夏海波的自传《乞讨日记》。 记者丁国彬 黄冠林 摄

“最牛乞丐”父母卖书筹手术费 来济南3天仅卖出4本书

  夏海波的父母在洪家楼附近摆摊卖儿子著作 记者丁国彬 黄冠林 摄

  7月6日下午,洪家楼西侧路北的公交站旁,湖北老两口夏孝中、贺腊英铺开摊子,兜售儿子夏海波写的《乞讨日记》。出书时,夏海波曾被称为“最牛乞丐”。而今他股骨头坏死瘫痪在床,父母为凑30万元手术费,已辗转各地卖书求助5年。

  4天前老两口还远在湖南长沙,听人说济南这座城市有人情味,便收拾行囊踏上了来济的列车。每本书售价20元,老两口摆摊3天,却只卖出4本。无奈之下,他们拨打本报热线82061110求助,希望更多好心人帮帮他们。

  最牛乞丐:会英语写博客,还出了15万字自传小说

  今年34岁的夏海波,曾因“学习型乞丐”的称号名噪一时。出生于湖北天门市农村的他,16岁那年以全镇第一的成绩考上湖北省重点高中天门中学,曾是老师眼中“北大清华”的好苗子。

  然而命途多舛,夏海波17岁患上类风湿性关节炎,无奈辍学,还因治病倾家荡产、负债累累。他不想拖累家人,2006年开始瞒着父母街头行乞、独自流浪。北京、广州、成都等十余座城市留下过他的足迹。

  夏海波的行乞方式也别具一格。他不蹲不跪,胸前挂着的牌子上,分别写着中英文的“行乞”和“Beg”。行乞时他坚持看书、学英语,笔耕不辍写博客。有人怀疑他是骗子,用英语跟他对话。他对答如流,用自己的特立独行谋生。后来,有人拍下他的照片,冠以“史上最牛乞丐”发到网上,从此他名声大噪。2007年,夏海波将行乞经历整理成15万字的自传小说《乞讨日记》,因作品行文流畅、饱含真情,在好心人帮助下于2008年出版。

  “这是一种以尊严为代价换取的生活,是一种抵消人格的生存方式。被称为‘最牛乞丐’让我诚惶诚恐惴惴不安,因为再牛的乞丐也只是一个乞丐,也只是活在别人怜悯和同情中的动物。”夏海波在书中写下这些话,此后告别乞讨生涯,改为四处流浪,出售自己的《乞讨日记》。

  雪上加霜:股骨头坏死瘫痪在床,手术费是天文数字

  2009年,夏海波在汉口租房居住,白天在外沿街售书,晚上吟诵唐诗宋词。渐渐一名90后的河南姑娘被他打动,27岁的他收获了爱情和婚姻。后来,他却又被诊断为双侧股骨头坏死,瘫痪在床,生活无法自理,要治病只能换股骨头,医生说至少需要30万元治疗费。

  2012年,夏海波的儿子降生,他取名“夏一一”,调侃生活是一无所有。起初夏海波还带着父母妻儿去街头售书,后来病情恶化,他不得不整日躺在床上。“儿子在广州租了房子住,躺在床上上网,写文章,儿媳白天照顾一家老小,晚上出去摆地摊卖包。”夏海波母亲贺腊英说,儿子卖不动书了,可当初出版的书还剩七八千册,没办法,年过六旬的老两口只能替儿子辗转各地售书。

  手术费保守估计是30万元,家中还有8万余元的债务,对夏海波一家来说,得卖20000本书才能填补资金的空缺。“单靠卖书确实没办法凑足治疗费。”贺腊英坦言,农闲时节他们才外出卖书筹钱,农忙时还要耕耘家中4亩多农田,“出来卖书算是个坚持,海波想当作家,我俩一来给他完成心愿,二来希望能找到好心人拉他一把,起码让他做回正常人”。

  来济救子:父母扎根洪家楼,3天才卖出4本书

  来济南前,老两口在湖南碰到了骗子。有人说想帮忙卖书,收了300元用来打点关系。贺腊英通过物流发来1600多册书,那人却没了消息。“物流费240元,打点费300元,被骗走的这些钱要卖多少书啊!”她唉声叹气道。

  在湖南长沙,他们碰到了一位济南的热心小伙,说济南这座城市有人情味,让他们不妨来一趟。“小伙子告诉我哪儿人流多,哪儿房租便宜,坐几路公交车能到,替我们把行程都规划好了。”贺腊英说,随后他们便买火车票来到济南。

  老两口大大小小的行李装了2辆小型手推车,里面装着床单被褥、锅碗瓢盆、柴米油盐。被骗发往湖南的1600册书,又经物流发到了济南。7月2日深夜到济南后,他们先在火车站睡了一觉,次日一早,便按照小伙子的建议,坐公交到洪家楼找房子、摆地摊。

  “洪家楼这边租房比较贵,我们就去了十里河。”贺腊英和夏孝中以每月260元的价格租了间屋子,里面存满了儿子的书。白天他们在洪家楼西侧路北的公交站牌旁摆摊,卖书救子,深夜街上人流稀少时,他们才走6站路回到出租屋,做饭吃晚餐。

  7月6日下午,老两口已经在济南摆摊近3天了,各种费用花了不少,仅仅卖出4本书。记者在现场看到,他们在摊子上摆着儿子在各地行乞、卖书时的媒体报道,医院和老家的各类证明,向摊子前围着的行人介绍情况,求人买书。夏孝中拿着儿子的书,不停向来往的行人推销,半个小时过去了,书还是没卖出去。

  “好多人同情我们,但也怀疑我们是骗子。也有人没有心思听我们的遭遇。”贺腊英说,1600多本书运到济南,运回去又要几百元费用,租房子已交了一个月的租金,可以说他们已是开弓没有回头箭。在济南余下的每一日,贺腊英都要在洪家楼西侧路北的公交站旁坚守,为了儿子夏海波。

  如果您想帮助夏海波一家,购买《乞讨日记》,可联系贺腊英,电话18672883642。

  相关链接

  最牛乞丐的“济南缘”

  卖书为子筹款治病,济南不是夏孝中老两口的第一站,据媒体报道,为了救儿子,老两口曾辗转去过福州、厦门、深圳、广州等地。

  而说起夏海波和济南的缘分,也早在其父母此次来济之前就开启了。本报曾对此进行了报道,夏海波2007年12月11日在行乞途中首次来济,时年25岁的他告诉记者,“再干50多天就不做乞丐了,要写书。”2010年8月,夏海波第三次来到泉城。这次他是为了售卖他写的《乞讨日记》,而且他不再是孤独一人,身边多了未婚妻。夏海波曾跟记者说,“我曾经做过乞丐,现在是个卖书的,但我相信有一天能成为作家,不管是大作家还是小作家”…… (刘丹整理)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46-8335000,或登录东营大众网官方微博(@东营大众网)、东营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dzw8335000)。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鲍梓欣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