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商品房库存去化周期降至10个月 棚改货币化安置率超5成

2016-09-23 09:02:00    作者:樊思思   来源:大众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商品房 货币化 库存 棚改 高压天然气
[提要]9月22日,“供给侧·山东策——第十二届中国网络媒体山东行”西线采访团来到滨州市进行采访。

  22日下午,在滨州市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滨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刘汉卿进行有关专题发布(撒伟 摄)

  大众网济南9月22日讯 9月22日,“供给侧·山东策——第十二届中国网络媒体山东行”西线采访团来到滨州市进行采访。在下午举行的滨州市新闻发布会上,滨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刘汉卿介绍,市住建局围绕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房地产去库存、市政公用设施建设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目前,通过降低交易税收、推行棚改货币化安置等举措,全市商品房库存去化周期降低到10个月左右;地下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农村厕所无害化改造已完成33.6万户,计划到2017年底实现全市村(居)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

  刘汉卿介绍,今年1-8月份,滨州市共去化库存商品房47.85万平方米,完成全年50万平方米目标任务的95.7%。目前,全市商品房库存面积349.19万平方米,商品房库存去化周期约10个月,库存去化周期位于16个月以内的合理区间。在促进房地产去库存方面,滨州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出台的一系列房地产政策,及时下调房贷利率,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降低购房首付比例,缩短增值税免征年限,降低房地产交易环节税收,实行跨区县买二套房契税按首套缴纳等政策,促进了住房需求有效释放。二是认真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将商品房库存去化工作列为2016年全市重点工作之一,将50万平方米目标任务分解至各县区。组织相关责任部门、单位,召开了促进全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专题会议,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商品房库存去化工作的意见》。三是积极推行棚改货币化安置。将货币化安置纳入住房保障目标责任书,原则上不低于50%。今年1-8月份,全市棚户区改造新开工8279户,其中货币安置4851套,占开工户数的58.6%,有效减轻了房地产业的库存去化压力。

  刘汉卿介绍,在加大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力度方面,滨州市启动了地下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实施意见》,编制完成了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计划到2020年底前完成30公里的建设任务。滨州市已被纳入全省首批省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市,并编制了《滨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和《滨州市中心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启动了海绵城市试点工程。二是加快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预计今年底,全市将新增约20万吨/日的污水处理能力。三是加大供热和燃气设施建设力度。自2010年市城区供热体制改革以来,集中供热设施建设已累计完成投资13亿元,搭建完善了包括热源、换热站、管道在内的供热体系,集中供热面积由2010年的400万平方米增长到目前的1500万平方米。研究制定了《滨州市供热条例》,近期将颁布实施,是我市被赋予立法权后第一部地方性法规,将进一步促进滨州供热事业的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发展。实施“气化滨州”战略,编制了《滨州市域高压次高压天然气管网规划》,今年重点实施博兴至高新区高压管网续建、阳信至沾化高压管网续建、城西门站迁建续建、天津LNG外输管线惠民-城区管线等工程,目前各项工程进展顺利。

  对农村厕所进行无害化改造,是改善农村卫生条件、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刘汉卿介绍,滨州市大力实施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成立农村改厕工作领导小组,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强力推进。住建局作为牵头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把这项工作作为今年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安排专人盯上靠上,加大力度,狠抓落实,总体进展顺利。全市计划利用两年时间,改造77.3万户,到2017年底实现全市村(居)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其中,今年改造46.4万户,明年改造30.9万户。截至目前,已完成33.6万户,占2016年年度计划的72.4%。具体实施过程中,在加快进度的同时,将保证改厕质量、加强后续管理摆上突出位置,完善制度,强化措施,既要确保“速度快”,更要确保“建得好、用得住”。(大众网-山东24小时记者 樊思思)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46-8335000,或登录东营大众网官方微博(@东营大众网)、东营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dzw8335000)。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玉青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