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5-06 15:08:00 作者:闫雅琪 来源:中国新闻网 我要评论
中新社兰州5月6日电 (记者 闫雅琪)“比起七年前,生个孩子的价格涨了不止一倍。”打算申请“单独二孩”的母亲张玉卿告诉记者,如今“月子”经济五花八门,许多要生“二孩”的母亲都是高龄产妇,“贵的就是好的”已成共识。
中国人讲究“坐月子”。“月子”经济是指生完孩子后随之而来的相关经济产品。自去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启动“单独二孩”政策以来,各地相继出台具体落实措施。甘肃省符合条件“生育二孩”的育龄夫妇有近8万对。商家看准“二孩”市场,许多针对性产品应运而生。
记者走访几家兰州月嫂中心发现“一嫂难求”。“金牌”月嫂赵喜红告诉记者,准备生育“二孩”的妈妈大多是年过三十、高学历且工作稳定的白领,“有经济实力,信奉科学喂养,舍得花钱是她们的共同特点”。
预约赵喜红这样的“金牌”月嫂一个月需花费上万元人民币,还要提前一年预约。赵喜红说,月嫂高薪但十分辛苦。“二孩”政策落地后,对月嫂的需求量增大,月嫂培训速成班让许多不合格的月嫂混入市场。
“私人定制”也在悄然流行。从事金融行业的李夏露在一家“月子会所”定制了一套“适合自己”的生产方案,从定期的入院检查接送服务,到产后适合她体质的“月子餐”一应俱全。李夏露说,自己被“月子会所”的“专业护理、产后迅速恢复身材”广告所吸引。
“‘二孩’生产未达高峰,‘月子经济’先迎来了营销高潮。”兰州石化总医院附属天浩医院妇产科医生王萌说,中国传统“坐月子”的方法中有许多是封建迷信的陋习,科学喂养是新一代父母的共识,而母婴市场要更专业、安全,目前产品水平良莠不齐。
记者在网络上搜索“月子经济”一词,相关信息多达210万条。“月子餐厅”、“月子会所”、“台式月子”花样繁多,内地某购物网站上“月子”专用产品也多达20万件。不少“月子”经济产品广告语夸张。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甘肃社会科学》编辑杨文德说,“单独二孩”新政催热“月子”经济,但因为市场准入门槛低、机构从业人员素质不具专业性,致该行业遭遇“信任危机”。目前,国内并未把母婴保健行业单独纳入经营范围内,因此许多专业性准入许可未能实施。杨文德建议,尽快出台与市场相匹配的法律法规,明晰经营范围,以确保母婴安全和市场健康发展。(完)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