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23 12:54:00 来源:现代快报 我要评论
从1978年到2014年,我国共有352万出国留学人员。仅2014年,出国留学人员就有近46万,而全年这个群体就发生事故上千起。很多出国人员在国内是名校高材生,为什么出国后就出现了心理疾患?昨天上午,教育部在南京大学鼓楼校区大礼堂举办“平安留学”出国留学行前培训会,现场特邀清华大学心理系教授陈绍建,就《出国留学心理调适》做主题讲座。
通讯员 刘成 现代快报记者 俞月花
部分留学人员出现心理疾病
“2014年,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有近46万,比2013年增长了11%。出国后,因为文化差异、教育模式不同、人际交往不同,导致很多留学人员不能适应。一部分人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甚至无法正常完成学业。”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国处副处长王达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单去年一年,在出国留学人员中,就发生了上千起事故,所以出国前的培训很有必要。
据国内媒体报道,30多岁的小兰(化名)从小成绩优异,后在北京和美国著名大学取得双博士学位,但在美期间却因失业流浪街头。今年4月,小兰遭美国遣返回国,随身只带着一盒治疗精神分裂的药。
内向敏感的人不宜出国
如何规避留学人员在国外可能出现的心理疾患?清华大学心理系教授陈绍建说,留学人员在心理上出现的一些极端行为,其实是在成长的过程中,本来就有的问题。他表示,很多人从小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长大,成绩优异,周围人都给予很高的褒奖。而到国外后,尤其很多到了欧美国家,因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国内强调群体,而欧美国家强调个体,所以很多人就不适应。比如常常一个人做学问到深更半夜,同学约吃饭时,采用AA制也不解,他们中很多人在国外要半年左右才能适应过来。”
如何预防不良心理情绪的发生?陈绍建表示,最好是在出国留学前,就以校为单位进行筛查。“通过平时的观察以及问卷调查,来测试是不是适合出国。那些心理脆弱、敏感多虑、内向话少,或者是行为异常、出现狂躁症等情形的人不宜出国留学。”他表示,如果有这些特征的人一定要出国,那么家人尽量在其出国前,将准备工作做好。“托国外的亲友,进行适当的照应。”
而对于一般的出国留学人员来说,陈绍建建议,出国后第一件事是先找到当地的领事馆,将领事馆电话存入手机。在国外期间,出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随时找领事馆寻求帮助。另外,还可以找当地的中国商会、同学会、校友会,加入群体,从中获取安全感和归属感。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