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抗日老兵孙英杰:冲锋,老兵!致敬,老兵!

2015-07-28 09:07:00    作者:马俊骥   来源:大众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孙英杰 冲锋 抗日老兵 台儿庄大战纪念馆 致敬
[提要]2014年9月3日,参加过台儿庄大战的老兵孙英杰在大战无名英雄墓前向烈士们敬军礼。好遗憾,孙英杰老人没有实现“冲锋”到100岁的愿望。孙英杰老人家乡是江苏宿迁,卢沟桥事变后,加入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路军,参加过台儿庄大战,抗战胜利后转业到江苏无锡工作。

  社会各界送别抗日老兵孙英杰老人。

  台儿庄大战纪念馆专程前往无锡祭奠。

  2014年9月3日,参加过台儿庄大战的老兵孙英杰在大战无名英雄墓前向烈士们敬军礼。

  2014年9月3日,抗日老兵孙英杰参观台儿庄大战遗物陈列馆

  2014年9月1日,大众网记者采访抗日老兵孙英杰。

  好遗憾,孙英杰老人没有实现“冲锋”到100岁的愿望。这位出生于1921年的抗日老兵于2015年7月21日安详离世,享年95岁。

  得到老人去世的消息时,我正在外采访,老人孩子般的笑容、中气十足的嗓音一下子浮现在面前耳畔。

  孙英杰老人家乡是江苏宿迁,卢沟桥事变后,加入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路军,参加过台儿庄大战,抗战胜利后转业到江苏无锡工作。去年,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纪念日来临之际,大众网推出独家策划“难以忘却的记忆——全球寻访见证人·口述中国抗战史”,大众网记者曾两次采访孙英杰老人,一次是在老人江苏无锡的家中,一次是在老人当年的血战之地——山东台儿庄。我有幸对老人进行了第二次采访。

  虽然时隔近一年,我仍清楚地记得第一次见到孙英杰老人时的情形。那是2014年9月1日下午,老人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到台儿庄古城,参加9月3日在此举行的庆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活动。

  在进入古城的石板路上,大众网记者偶遇到了他。他不肯坐为老兵准备的轮椅,而是拄着拐杖,在家人的搀扶下,慢慢地步行走进台儿庄古城。老人身材瘦削、精神矍铄,一边走一边四处张望,似乎想找到当年的影子。

  “您还记得这个地方吗?”我的同事韦辉问。

  老人身体硬朗,可惜听力不佳,他的儿子孙锡庆趴在耳边大声转达。

  “台儿庄!以前在这里打仗!”老人听懂后,声音洪亮地回答,接着他抬起手比划了一下周围的房屋,又连连摆手摇头,“当年打仗,这里都烧了炸了,现在都不大认识了。”

  老人说完,笑着摆摆手和我们告别,由家人搀扶着慢慢走远。

  当天下午,我对抗日老兵孙英杰进行了记忆深刻的一次特殊采访。

  我在采访本上用笔写下问题,老人总是兴致盎然地双手接过采访本,贴近眼睛一字一字地读,读懂问题后脸上先是显出恍然大悟的表情,略一思考,就面带笑容地回答,思维敏捷、情绪饱满、声音中气十足。

  老人说起18岁参军,不久后就负伤的经历,他撩起裤腿,左腿膝盖上的弹痕伤疤清晰可见,“那时候年轻,也没想到害怕。再说了,大家都这样,怕也没用。”

  说起在76年前台儿庄大战后带人打扫战场,他难掩内心的激动:“当时那个河里,都是尸首,有日本兵,也有国民党兵,有被打死的,有淹死的”,“也没法挨个挖坑了,就挖一个大坑,三四十人一个坑就埋了,埋了有1000多人。”

  说起很多刚补充进部队的新兵在战斗中牺牲,他们大多只有20岁左右,被他亲手掩埋,老人言语中对这些战友的痛惜犹如对孙辈小孩,“太可惜了,太可怜了,可那时也顾不上了。”

  最后,老人说起抗战胜利后,他转业到江苏无锡任公安局分局长,辖区内有一万多缴械的日本兵,“上级说要优待这些投降的日本兵,可这么多人不能让他们闹事,我要保证老百姓的安全。我就找他们带队的师团长、联队长,我说你给他们下命令,谁要是上街采购一定留名留姓,回来要销假。他们说‘服从!服从!’扬眉吐气!那真叫扬眉吐气啊!”

  说“扬眉吐气”时,老人丝毫不掩饰脸上的得意,开心得像个孩子。

  在采访临近结束后,孙英杰对我说,他享受退休工资,5个儿女都很孝顺,晚年生活很幸福,他的愿望是希望能太太平平地“冲锋”到100岁。

  我在采访本上写下“您一定能成功”拿给他看,老人认真看完后,又像孩子般高兴地举起双手,伸出两个大拇指,喊道:“成功!”

  可惜,孙英杰老人“冲锋”的脚步停在了95岁。孙锡庆说,老人在7月21日中午11时许去世,早晨他妻子为老人煮了红枣糯米粥,并且给老人盛了一碗放在床头,然后两人出去办事情了。当他们夫妻俩回来的时候,发现父亲已经在睡梦中过世了,他只吃了两颗红枣,从面部表情来看,老人走得十分安详、平静,无疾而终。

  孙英杰老人去世后,无锡各界按照锡城习俗自发前去祭奠这位老兵,台儿庄大战纪念馆专程前往无锡,参加了老人的悼念仪式,7月25日,老人在梅山公墓与老伴合葬在一起。

  这位一生“冲锋”不止的老兵去了另一个世界,以这种让人遗憾不已的方式“归队”, 和昔日并肩杀敌的战友们团聚。

  愿英灵安息。

  向抗日老兵孙英杰致敬!

  向老兵致敬!

  大众网记者 马俊骥

  九旬老兵回忆胜利 训令日军师团长扬眉吐气

  2014年9月1日下午,大众网记者在山东台儿庄古城见到了孙英杰老人。他刚从江苏无锡住处赶到这里,参加于9月3日在此举行的庆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活动。此前,老人在江苏无锡的家中已经接受过一次采访,讲述了当年参与台儿庄战役的些许情景。这次重返台儿庄,他不免感概万千。

  虽然已经是93岁高龄,但是孙英杰依然精神矍铄。在儿子的搀扶下,他拄着拐杖沿着古城的石板路重游故地。“台儿庄!以前在这里打仗!”孙英杰声音洪亮地对大众网记者说,“当年打仗,这里都烧了炸了,现在都不大认识了。”

  由于老人听力下降,大众网记者就用笔写下问题,孙英杰口述回答,完成了这一次特殊的采访。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46-8335000,或登录东营大众网官方微博(@东营大众网)、东营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dzw8335000)。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王真真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