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女孩跟小男友"私奔" 派出所一月接10起孩子走失报警

2016-05-17 14:55:00    作者:杨鸣宇   来源:新闻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走失 私奔 孩子离家出走 小强 派出所
[提要]16日,记者从德城区于官屯派出所获悉,在近一个月时间里,派出所接到10起孩子走失报警。孙先生介绍,他跟妻子都是做生意的,平时都很忙,小强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孙先生平时对于小强的管教很少。

  16日,记者从德城区于官屯派出所获悉,在近一个月时间里,派出所接到10起孩子走失报警。民警调查后了解到,这些“走失”的孩子全都在几天内回到家中,年龄都在12岁至15岁之间,“走失”的理由也五花八门,跟家长闹矛盾,父母经常责骂,管理过于严格,出门玩耍,寻找爱情……

  ◎事例一

  不受管束

  15岁男孩半年两次“失踪”

派出所一月接10起孩子走失报警

  小强今年15岁,是德州一所职校的学生,半年以内,小强已经离家出走两回了,虽然每次离家的时间并不长,可也让小强的父亲孙先生发了愁。

  孙先生介绍,他跟妻子都是做生意的,平时都很忙,小强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孙先生平时对于小强的管教很少。小强平时并不喜欢学习,初中毕业以后进了一所职校学习。“学校属于寄宿学校,可平时学生也是可以进出学校的。”孙先生介绍,刚入学时小强的表现并不差,可是进入2016年,小强的表现跟以前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今年初,小强跟孙先生因为琐事吵了一架,小强负气离开。孙先生当时并没有在意,以为小强回到学校,可是过了几天,小强的班主任打来电话,询问小强为什么没来上课,孙先生这才发现小强竟然不知去向,无奈之下只得报警。

  民警正在调查过程中,小强又回到家中,孙先生询问才知道,离家的这几天,小强一直都跟他新认识的朋友在一起,钱花光了所以才回家。

  5月初,在北京出差的孙先生又接到了班主任的电话,称小强又没来上课。生意还没做完的孙先生马上赶回德州,询问了小强几个要好的同学,可都不知道小强的去向,孙先生无奈又报了警。

  可还没等民警调查,小强又回到家中,原来小强厌烦了爷爷奶奶的管教,也不愿意上课,就拿着零花钱跑去上网,直到钱花光了才回家。小强说,父母平时不在家,没人关心他,还经常受责骂,让他倍感压力。

  ◎事例二

  家人反对

  14岁女孩跟小男友“私奔”

  今年14周岁的小玲因为成绩不好再加上本身就喜欢玩耍,无奈之下,小玲的父母只得让小玲辍学在家。小玲性格外向,在家没几天就受不了父母的严格管教,强烈要求外出打工。父母拗不过小玲,就同意小玲到离家不远的一家小饭店打工,一方面可以散散心,另一方面小玲也可以赚点零花钱。

  刚开始小玲按时上班下班,可第七天到了下班时间,小玲没有按时回家。刚开始父母并没有在意,以为小玲跑到朋友家玩耍,可直到当天晚上11点,仍然不见小玲回家,拨打电话则显示对方已经关机。

  这下父亲李先生慌了神,赶紧联系小玲打工的小饭店,饭店老板告之,小玲早就下班回家了,李先生又联系小玲平时关系要好的朋友,他们也都不知道小玲的去向。无奈之下,李先生只得报警。

  接到报警后,民警马上到小饭店了解情况,并排查周围监控进行寻找。可让民警意想不到的是,报警第三天,李先生找到民警说小玲自己回家了。

  原来,当天小玲的男朋友来看小玲,小玲找男朋友家人反对,两人简单商量之后决定离家出走。小玲当天也没有回家,两人找了一家宾馆商量要去哪个城市,等到了第三天,两人也没商量好要去哪,可身上的钱已花完了。无奈之下,小玲只能返回家中。

  ◎专家说

  正确疏导

  从两方面应对孩子离家出走

  如何避免孩子离家出走行为的发生呢?记者采访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刘书静。

  刘书静认为,青春期的孩子正处在心理上的断乳期,自我意识明显增强,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其性格特征是“暴雨式”,情绪波动很大,很容易产生叛逆、偏激的想法。“不当的亲子关系是直接或者间接导致孩子离家出走的重要原因。”刘书静认为,特别是那种采取“忽视型”或“专制型”教养方式的家庭,面临着更高的青少年离家出走率。“孩子离家出走,是对家的否定、对爱的否定。”面对不断发生的离家出走事件,刘书静建议,一方面,社会要建立健全求助机制,包括心理帮助机构、求助站等,通过心理疏导让孩子以积极心态面对他的成长问题。

  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引导家长进一步了解自身,了解孩子,了解孩子叛逆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搞好亲子关系,学会正确地爱,从根本上杜绝孩子离家出走的可能。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46-8335000,或登录东营大众网官方微博(@东营大众网)、东营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dzw8335000)。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玉青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