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08 14:28: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我要评论
原标题:名媛变形记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杨杰来源:中国青年报(2016年06月08日12版)
北京一家培训“淑媛”的学校在上课
培训学校的老师在示范
□名媛,正在成为时下中国的热词。“名媛是光、是空气、是万丈星辰。”
□在大都市,速成名媛,“疗程”只需10天,价格8万元,“就是个爱马仕包的钱嘛。”
□“哪还有什么名媛,不过是商业的把戏。”
□“有教养的女子,有资望的名媛,没有一个毕业于培训班……咱们这个社会不要说没有名媛了,就是模特走出来我看都很自卑,毫无内容的一张脸。”
-----------------------------------------------------------------
一大拨儿“名媛”即将来袭!
一家小县城名媛培训班的招生简章直白地称:“这是一个两分钟的世界,你只有一分钟向人们展示你是谁,另一分钟让他们喜欢你!” 一家高端到充满隔绝感的名媛培训公司打出的口号是:“从女人到女神,从平凡到超凡。”
在搜索引擎输入“名媛培训班”,会跳出75万条结果。从北上广,到四五线县城,各种名媛培训班春笋般生出。
名媛,正在成为时下中国的热词。有人说,“名媛是光、是空气、是万丈星辰。”
它点石成金。当“名媛”和“职业技术培训”,两个气场迥异的词,珠联璧合成“名媛职业培训学校时”,其招生的火爆不亚于“蓝翔”。
当一篇描写北京郊区普通人生活的文章,冠以“名媛”的标题《昌平名媛生活指南》,就成了阅读量10万+的爆款文章。
在大都市,成为名媛,“疗程”大约需10天,价格8万元,“就是个爱马仕包的钱嘛。”
没钱但有一颗向往名媛的心,也能在小广告里找到速成的方法。花花绿绿的网站上写着“某县名媛培训班”,用亮眼的黄色框出报名电话和QQ,时不时自动弹出的对话框不厌其烦地问:“你想成为名媛吗?”
“北京的四合院都应该拆掉,现在的人不配住。”
5月20日,北京一家高端名媛培训学校开始两天的体验课,费用8800元。
上课地点在一个中西合璧的四合院里,灰砖黑瓦,门口种着竹子和菊花。办公室里有巨大的落地窗,墙上挂着现代画。四合院坐落在一个狭窄的胡同里,周围环绕着居民小卖部、公共厕所和建筑沙堆,它的背面是热闹又“俗气”的簋街。
第一天来上体验课时,学员亚双一直止不住抱怨,“你们这地儿太难找了,幸亏今天开的是小车,要是开另一辆大车绝对进不来了。”
亚双一口京腔,海归,80后,有两个女儿,日常的工作就是带着孩子满世界飞着玩。
“四合院一出门口就是狗屎,这要是不小心,今天就走运了。”亚双最早来到教室,跟工作人员嘟囔着,随手把香奈儿的上衣扔到椅背上。
工作人员早早备好了柠檬水和茶叶,端正地摆在玫瑰花杯垫上。桌椅、门窗是实木的,连纸巾盒也是木制的。一排排瓷器装饰在教室内侧,映出柔和的光。
这间能容纳12人的教室,这一天只有4个学员。一对母女专程从成都赶来,母亲董颖50多岁了,脸上留下了时间的痕迹,但身材保持得很好,在成都跟人合伙开了家公司;女儿婉婷在银行工作,皮肤像瓷器一样光滑,话很少,听说马上要去普吉岛的悬崖酒店举行婚礼了。
最晚到的一位学员是在资本圈打拼的女高管高航,作息随着市场走,凌晨3点下班,早上9点又得跟着开盘爬起。她穿了件酒红色的连衣裙,平底鞋,没来得及化妆,课堂上还时不时回复下属发在微信群里的报告。
早上10点半,老师碧泓准时出现在教室。她是这所学校的3名老师之一,“你们平时喜欢吃西餐吗?”碧泓问第一排的4位学生。
“一个月一次吧。”大咧咧的亚双说。“不爱吃,只有应酬活动才吃。”高航说。
随后的两个小时,碧泓一边翻着PPT,一边讲着西餐的餐桌礼仪。学员在笔记本上画了一个大圈,表示盘子,两边各画着几个刀叉。
“如果你去过意大利,一定听说过美第奇家族。”这个家族的成员将装饰着丝绸花边和宝石的4英寸高跟鞋、香水、折扇和当时最先进的钻石切割工艺以及便于骑马的衬裤带入法国宫廷,教法国贵族如何高雅地切牛排、吃冰淇淋、用晶莹剔透的玻璃杯装饰餐桌。最后一位成员也没因家族没落丧失过优雅和尊严——永远用银制餐具,永远坐8匹马拉的车出行。
这个家族把族徽刻在餐具上,碧泓指着PPT上的图片,在简易黑板上又画了两笔,由餐具摆放讲到餐具的发展史,“我们学校就珍藏了一整套各式餐具。”学员听了点头如筛糠。
“我那套餐具几十万元人民币,是从法国定做回来的。”香港人Sara是这家学校的另一位创始人,她穿着香槟色的礼服,头发虽然散着,但刻意吹出了卷,“这个餐具的边是24k金的,里面是手绘的花和蝴蝶,师傅专门读过生物,知道什么样的蝴蝶配什么样的花。”
精美的餐具周围摆着蜡烛、水晶和鲜花。碧泓又展示了一张白宫晚宴的照片,告诉学生酒杯该放哪边,叉子的齿儿朝上还是朝下。
在接下来的一天半里,她们还将学习如何着装、如何喝英式下午茶,下午茶的司康饼是先抹奶油还是草莓酱。
“人生最大的投资,不是珠宝首饰,不是多少个限量版的包包,而是你可以拥有一种愉悦与幸福感的能力,并且可以带给他人愉悦与幸福。这种能力呈现在生活中就是:你会在对的时间,说对的话,做对的事,有着恰到好处的举手投足,你的气场时刻传递象征你灵魂高度的文化与礼仪。”她们在招生文案上写道。
这段话翻译成更直白的版本是,“在商务场合,礼仪是个很简单好用的东西,是一种能让别人来帮助你的免费方式,因为温柔地说话比起咄咄逼人的命令更容易达成目的。”Sara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如今名媛比往日更添了实用性。章诒和在《最后的贵族》里曾这样描摹她心目中的名媛、康有为70岁的女儿康同璧:“她身着青色暗花软缎通袖旗袍,那袍边、领口、袖口都压镶着三分宽的滚花锦边。系在脖子上的淡紫褐色丝巾和胸前的肉色珊瑚别针,在阳光折射下似一道流波,平添出几许生动之气。”
几十年后,面对豪宅满天的京城,章诒和说:“北京的四合院都应该拆掉,现在的人不配住。”
“新三板、房地产会快速地复制一批富人出来,有这些需求需要满足。”高航静静地说,“我为什么报名,就是想学习出访礼仪。完全混迹于这个圈子,肯定不行。”她走路很快,说话也直接,“要学习人家怎么活得惬意。”
“哪还有什么名媛,不过是商业的把戏。”
惬意的生活吸引的不光是有钱人,散落在县城的女孩同样跃跃欲试。
在一个中部县城的名媛培训班里,姑娘们在光线不佳的练功房里,穿着厚厚的羽绒服,练习走路和微笑。几天后,她们蹲在地上拍结业照——她们成为“名媛”了。
在这个小县城,等待成为名媛的姑娘聚会选在新开的德克士——目前县里最高端洋气的社交场合;下午,大家一起去商城里的小城咖啡馆坐坐,打扑克,聊八卦,商城也是县里最高级的商场,“非常上档次”;晚上,去娱乐一条街的杰克西餐厅,一起吃吃牛排,喝点葡萄酒,提前和老板打好招呼,拼一张大长桌,和中央八套播放过的《唐顿庄园》里的大长桌一模一样,充满了贵族气息;夜里,一起去最火的KTV,能电脑选歌,很先进。
在搜索出的几十万条“名媛培训班”结果中,有一家“名媛职业培训学校”一直挂在前面。网站上挂着夸张的造型和头饰,“我们是培养造型师的。”工作人员回答,当被问到和学校名字里的“名媛”二字有什么关系时,对方表示“我也不知道”。
另一家铜陵精致名媛培训班只开了两期课,第二次的三节课时里,安排了自制营养果汁、精致甜点、茶道入门的课程。工作人员说,“这是商场的促销方式。”
相比而言,清华大学的“卓越女性高级研修班”,看上去高端多了。课程表上没有常见的计算机、外语,重点放在品位熏陶、美丽塑造、心理辅导和管理能力等内容上,包括高端社交与红酒文化、艺术品鉴赏投资、国学智慧与企业管理……而授课老师更是个个头顶“光环”,包括知名作家毕淑敏、洪晃,CCTV春晚造型师徐晶,国际文化名人靳羽西等。
洪晃曾说,大家都在说中国当代文化缺乏有力量的作品,这跟大部分人都去挣钱是有关系的,经济如此增长,文化怎能不后退,不管男的、女的,所有心思都去琢磨怎么赚钱了。谁都没有这些闲功夫再去画画、作曲、写小说,去思考一下人生的意义何在。
“哪还有什么名媛,不过是商业的把戏。”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郑也夫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说,“早就告别那个淑女时代了,现在的‘名媛’是商品时代的产物。”
一位观摩过这所学校的媒体人翻起了白眼,“我理解的饮食穿着是文化,而不是技能,三五天告诉你这些门道,跟30天掌握英语口语是一个逻辑,都是针对社会的急躁心理。”
认为自己一贯优雅的Rebecca,觉得同行的做法很浮躁。有的培训老师在几百人的大场子做宣讲,哭天抹泪地讲述自己被男人抛弃的悲惨故事,最后通过礼仪修炼又成为人生赢家,掌声未落,台下出现10多个拿着pos机的工作人员鼓动听众报名交钱。
有些人在台上风度翩翩,下了台就翘起了二郎腿;有些教礼仪的书,看了封面就不用打开了,设计得花花绿绿,各种人题词,“太丑了”;有些培训班直接叫“名媛速成班”,“叫这种名字,一看就注重形式”。
Rebecca说,还有人在他们学校上完几天课,转身就开个班再培训别人。
“为什么大家都想成为名媛?因为能赚更多的钱,国外的阶层很难跨越,不光看钱,还要看人品和素质,中国就以钱来划分。为什么浮躁?当初大家起点都一样,一穷二白,现在差距大,人们按耐不住,都想一夜成名,没钱的开始仇富。”
不管胡同外多嘈杂,在装修声的伴奏下,四合院里的名媛培训还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Sara为大家上了一节法餐课,她是这家学校的灵魂人物,举手投足间透着自信。“讲究的人会用24k金的勺子,吃一口很冷的鱼子酱,再喝一口伏特加酒来爽口。”她讲了鱼子酱、生蚝、鹅肝、松露、油封鸭如何用法语发音,同时告诉大家什么样的食材才更“高贵”。
牛排只吃三分熟或者更生的,才能吃出是不是被按摩过的牛肉;俄罗斯某个地方的鱼子酱最好,有些已经禁止捕猎了,“我最好的闺蜜是俄罗斯人,在纽约的一家餐厅,我们一坐下就有人递给她黑市菜单”;和家人在瑞士滑雪时,奶酪火锅是永远不会错的选择。
尽管有些人质疑Sara的法语发音,并且纳闷她为什么只教读音,不讲吃法,学生还是认认真真地把她说的话一句句记下来。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名媛”曾谈起圈里的共同爱好,大家聚在一起,谈论哪个国家的热气球最好玩,哪个国家最适合冥想,哪里滑雪最好,哪里可以考浮潜证。“不是装,是对生活独特的热爱。”她补充了一句。
“应该少讲点怎么化妆,多讲点内在的东西。”
独特的热爱有时并非是“独特”的,名媛培训班的老师教人如何复制“独特”。他们把各种不同“款式”的女子,迅速打造成举手投足、浅颦低笑都中规中矩的名媛。
“我最大的投入是护肤品,护肤品的钱是你和其他人最大的区别。”年轻的碧泓老师一边说,一边解释自己下巴上新冒出的青春痘是因为吃辣的缘故。
此外,她还教了一些如何挑选内衣、如何保养头发、如何脱毛的方法,总之,“一个优雅的女性,全身露出的地方都要修饰过”。同时,每个人的面前都有一把软尺,让大家测测自己的腰臀比是不是像玛丽莲·梦露一样性感。
名媛风刮到祖国大地,连淘宝上都出现了这个成衣类别:面料华贵飘逸但不浮夸,经典沙漏状轮廓与茧形局部的结合赫本味十足。薄纱材质在外套下若隐若现,刺绣与印花精致又绝不累赘,可以说是本季T台名媛风格的典范。
亚双听到一半就先走了,她赶去参加孩子的演出,没跟新同学打招呼告别。她以前还听过学校请来一位法国女人讲《诱惑的艺术》,“应该少讲点怎么化妆,多讲点内在的东西。”她说。
但流水线上的名媛还有许多“外在”要学。诸如奢侈品的介绍和发音、插花、贵族运动、葡萄酒品鉴、珠宝搭配、礼帽礼仪、如何送礼物、餐桌交谈的技巧、如何更上镜、公众演讲、男士着装品鉴等。
董颖一手握着金边茶壶把,一手按住盖子,缓缓倒出茶,放着奶和糖的托盘锃亮,映着她的脸,还有头顶上花样繁复、裹着蓝色蕾丝边的帽子。
每个人的头上都顶着一顶体积庞大的礼帽,老师说,帽子可以对脸型起到微妙的修饰性效果。戴上帽子后,姿态被定型,眼睛和颧骨的轮廓更加突出,糟糕的头发也被藏了起来,下垂的帽檐会使你的脸显得更小,帽子上的羽毛和修饰会柔和脸部线条。
老师不忘提醒,下午6点之后就不要戴帽子了,6点之后可以改戴头饰。
学生有时也会被带去和大使夫人喝下午茶。这样“扮家家”似的实景练习,让人感受到福楼拜小说中的沙龙气氛。西式点心在旁边摆成一座塔。
另一项不可避免的名媛打造流程是讲解贵族运动。“为什么马术是贵族运动呢?”Rebecca抛出个问题。
“因为需要花很多钱。”别人回答。
“打麻将也要花很多钱,为什么不是贵族运动?”Rebecca接着追问。
没人回答她。“比金钱更贵的是什么?时间!骑马不止要付出金钱,还要投入大量的时间跟马培养默契。一个喜欢马术的人,不仅证明自己很有钱,还说明有自由支配的时间。”
少数人玩的才能叫贵族运动,名媛生活也要制造出这种隔绝感和仪式感,她们懂得把握分寸,低效、耗能,以绝不创造GDP为己任。
Sara说自己在走路之前就骑到马背上了,“骑马的时候,这匹马能带我离开喧嚣的城市,会令我心里安静。”Rebecca自嘲自己很“作”,小时候吃月饼,一定要拿盒里的塑料刀叉一块一块切着吃。“我喜欢接触美和优雅。”她说。
有了这一道道工序,美和优雅的名媛很快就能出炉了。Rebecca昂着头,讲了一个“成功”案例。主角是一位40岁的台湾学生,做事风风火火、走路讲话很快。她分三次学完了课程。第一次学了4天,回去在微信上发自己在插花的照片,她的弟弟显得很惊恐,“姐,这是你吗?我没看错吧,我姐竟然在插花?”
这位姐姐的工作是董事长的特别助理,学完课程跟老客户开会,老客户出了名的“”,从来不会正眼瞧她一眼,那天竟然破天荒地跟她握了手。
“因为你的行为举止改变了。”Rebecca在微信上回复这个兴奋的台湾学员,这个学员还说,竟然有人开始为她按电梯门。“因为他觉得你是个lady,让你弯腰有走光的危险。”老师慢条斯理地回复她。
一个名媛就这样炼成了。Rebecca说,很多学员来的时候是60分,走的时候是80分。来时,背着闪亮亮的包,穿着不符合自身特点的衣服,虽然牌子可能是当下最流行的。她们不了解自己,有些人个子不高,梳个高高的发髻,视觉上反倒把脑袋变大,九头身变成六头身。
“有些女孩看着很女性化,但不能开口、不能走路,一开口,说话很大声,一走路,带着大姐大的范儿。”Rebecca始终端坐在落地窗前,一只苍蝇在周围飞来飞去,最后落在名贵的镶着金边的茶具上。
这里是包装待嫁女儿的生产车间,增加魅力取悦异性,是在这里修习礼仪的一大动力
“优质型男坐在对面,打扮不够魅力四射,爱慕的小船说翻就翻;随老公出场,穿不出得体的风范,地位的小船说翻就翻;闺蜜聚会个个比我时髦闪耀,自信的小船说翻就翻……”名媛培训班的广告语直击用户需求。
一位媒体同行向记者讲述了一位四线城市的“名媛”故事。她本是非常普通的一个小姑娘,突然有一天男朋友家里挖到了煤,自此开始叫自己“名媛”。
以前大伙儿一块吃牛肉粉,后来男朋友来学校看她,在食堂转了一圈,气呼呼地说“你怎么能吃这种破东西?”给了她一张银行卡,要求每天早餐给他拍照,不能低于100元。
自从拿到这张卡,“名媛”从头到脚都换了一遍,以前为了凑钱买偶像张杰的专辑,可以不吃饭,现在护肤品从大宝换成海蓝之谜;以前跟寝室小姐妹互相换着穿旧衣服,现在男朋友带着去专柜买衣服,还一定要把一沓现金甩在柜台上。“名媛”还煞有介事地告诉这帮穷学生,买LV的包一定不要买白色的,容易变黄。
同学们一开始以为她叫自己“名媛”是开玩笑,还跟着起哄,后来发现人家是认真的。“明天我要在北海道结婚,你们来不来?”有一天“名媛”突然甩在同学群里一句话。起初大家还给她的朋友圈点个赞,后来直接屏蔽了。“其实她的身材属于娇小型,还非得穿大皮草,看着特像穿大人衣服的小孩。”
婚后她换了好几个工作,后来干脆什么也不干,称自己为“生活家”。以前明明大家一起住寝室,现在她告诉那些家里沙发和电视机挤到一块儿的同学,自己住的是“葡萄枝嫩叶般的家”,别墅的楼顶上还有秋千。
“名媛”有一次发微博抱怨一个保安素质差,“这种人就应该天天看着我开路虎从他身边经过。”
很多人以为“是不是许多土豪来学、想钓金龟婿的女性来学”,但其实“没有土豪来上我的课,土豪还在买爱马仕的包包,我的客户是10年前买爱马仕的包包,今天已经有更高的需求。”Sara说。
这家培训学校教已婚的女人策划孩子未来和如何协助丈夫打理商务及家庭事务;如果是未婚的淑媛,就会换成个人职业规划和恋爱礼仪。
“不要因为跟一个男的约会就点没吃过的东西,不要点龙虾、面条,要点切起来比较方便,像牛排、银鳕鱼。”Rebecca讲起恋爱礼仪的内容,旨在告诉女孩,怎么给男生留下淑女的印象。
Sara会向身边的成功男性询问他们对女性的看法,发现男人在衡量女人时,还是会看重一些古典特质,比如有礼貌,温柔体贴。
她总给学员讲一个故事,一位“优质”男性抱怨最近分手了,前女友身上99%的特质都能成为一个好妻子,只有1%不行——她粗暴地骂餐厅服务员。
很多出身背景良好、留学归来的优秀女人会向Sara咨询如何跟男人相处。“小时候,那些名媛阿姨和妈妈聊天时我经常在旁边听,感到做全职太太这个工作很不容易,孩子没教好是女人的过错,男人有小蜜也是女人的错……久而久之也学到很多。”她说。
有人评价,这里是包装待嫁女儿的生产车间,增加魅力取悦异性,是在这里修习礼仪的一大动力。
“有教养的女子,有资望的名媛,没有一个毕业于培训班。”
课堂上,几乎没人考究“名媛”这个词的出处。也少有人追本溯源,这两个字最先出现在美国社会学家维布伦的字典里。当下,“名媛”几乎成了一个约定俗成的“概念”。
“商业把这个概念玩坏掉了,名不副实。”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沈奕斐说,微博上展示“名媛”生活的网红能迅速吸引围观,一个微信标题多了“名媛”二字阅读量马上翻番。
她称,现在满大街的“野生名媛”,都是被过度消费的结果。
Rebecca尽量避免名媛这个词,把学校的课程命名为“淑媛”。她认为“名媛”像“小姐”一样逐渐失去了本意。但在经济欠发达的地方,“效法名媛”和“变身名媛”仍然是小镇的潮流,一旦冠上“名媛”这个头衔,学校招生就会火起来。
海派作家程乃珊在《上海Lady》表示,本土名媛必须达到三个标准,一是名门之女;二是才貌双全;三是对社会、对女界有贡献。
最后一点是重中之重,不管是旧时遗老遗少家的贵族千金,还是北洋政府的官家小姐,又或是民族资本家或文学泰斗家的世家名媛,所扮演的角色不能仅仅是在客厅、舞厅里漫谈风花雪月的太太。
有人将过去的女星与今天的女星比较,得出结论:过去的女星有一种新女性的风情,今天的女星则更多表现出类似秦淮河的风尘感。在这样的娱乐时代,哪会产生名媛气质的女星?
陈丹青曾说,“有教养的女子,有资望的名媛,没有一个毕业于培训班……咱们这个社会不要说没有名媛了,就是模特走出来我看都很自卑,毫无内容的一张脸。”
郑也夫也认为现在根本不存在什么名媛,当被问到刚刚去世的杨绛算不算名媛时,他说,“你应该在她活着的时候问问她,看她自己怎么回答。她有多长时间是在夹着尾巴做人?”
有人说,“名媛”是这个社会的溢出物,与实用主义无关,是作为平民的理想实现后剩余的理想。有人感叹,上世纪50年代的纯真,80年代的理想主义,都如同名媛一样不可复制。
两天的体验课中,戴着礼帽吃下午茶的学员,没人提到“名媛本质上,是要对社会、对女界有贡献的”。4位学员在学习完餐桌礼仪后,被带到人均500多元的法餐厅就餐,这更像是一场测试。一盘盘精致的食物摆上餐桌,学员大眼瞪小眼,偷瞄着老师如何拿起刀叉、吃完后刀叉该摆成什么角度。
不爱说话的婉婷偷偷跟邻座说,“我想拍照,又不好意思。”后来她还是拍了俄罗斯的鱼子酱和搞不清名字的甜点,在回成都的路上,心满意足地按了上传键。
(文中亚双、董颖、婉婷、高航为化名)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