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老师遭电信诈骗1760万 警方已介入调查

2016-08-31 07:42:00    作者:孔令晗 张艳艳 张香梅   来源: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电信网络 老师 诈骗犯罪 警情通报 液晶
[提要]对此,30日晚,海淀公安分局发布通报称,针对网传某大学一老师被电信诈骗的情况,警方已介入调查,正在全力开展工作。30日晚,北青报记者来到小区楼道,发现楼道里张贴了数张防电信诈骗的海报,几位小区居民告诉北青报记者,这些海报是30日当天刚刚张贴的。

  (原标题:一清华老师遭电信诈骗1760万)

一清华老师遭电信诈骗1760万

  被骗老师居住的小区楼道新贴防诈骗海报

一清华老师遭电信诈骗1760万

  记者探访被骗者所在小区

一清华老师遭电信诈骗1760万

  曾张贴“警情通报”的液晶大楼内的布告栏

  8月30日,网上传出一份“警情通报”图片,称“8月29日晚上11时许,中关村派出所110接报:海淀区蓝旗营小区清华大学一老师,被冒充公检法电信诈骗人民币1760万元”,图片右下方署名为“清华大学液晶大楼物业服务中心”。

  对此,30日晚,海淀公安分局发布通报称,针对网传某大学一老师被电信诈骗的情况,警方已介入调查,正在全力开展工作。

  液晶大楼内人员曾看到警情通报

  昨日,曾在张贴“警情通报”的液晶大楼出入的一名学生回忆,“中午12点来的时候看到在大楼的入口处玻璃门上贴着这份通报”,内容即为网上传出的“清华大学老师遭电信诈骗1760万元”,但该学生称,这份通报他“晚上6点来的时候就没看到了”。

  30日晚,北京青年报记者从清华大学资产管理处房屋管理服务中心人员处获悉,30日当天确实在液晶大楼信息栏处张贴了“警情通报”的通知,后来怕此事影响不好就撤掉了通知。

  被骗老师居住小区 张贴防诈骗海报

  有知情人士称,事件中遭电信诈骗的老师为蓝旗营小区的住户。30日晚上9点,蓝旗营小区一位正在散步的女士告诉北青报记者,她确实听说该小区有一户居民被电信诈骗。另有小区内一位居民也向北青报记者证实确有一户居民被骗,但具体细节不方便透露。

  30日晚,北青报记者来到小区楼道,发现楼道里张贴了数张防电信诈骗的海报,几位小区居民告诉北青报记者,这些海报是30日当天刚刚张贴的。

  此外,对于“清华大学老师遭电信诈骗1760万元”一事,有网友提出疑问:上千万元的大额度转账能否轻易实现?北青报记者询问多家银行工作人员获悉,如果客户到银行柜台办理转账业务,“在客户材料完整的情况下,转账额度没有限制”。此外,有银行工作人员表示,客户在办理U-key(U盾)后通过网银也可以进行1760万元的转账。

  文/见习记者 孔令晗 张艳艳 张香梅

  本报记者 屈畅

  摄影/见习记者 张艳艳 孔令晗

  延展

  电信诈骗不论案值一律立为刑事案件

  今年上半年,全国公安机关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5.7万起。全国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于2015年11月开启,各地公安机关在境内、境外两个战场全面出击,捣窝点、摧网络、打团伙。据国务院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提供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全国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5.7万起,是去年同期的2.5倍;查处违法犯罪人员2.8万名,是去年同期的2.7倍;捣毁诈骗窝点4300余个,收缴赃款、赃物折合人民币13.6亿元。各成员单位也积极堵塞行业漏洞,今年上半年,公安机关和银行为群众避免损失25.3亿元,清理非实名银行账户37万余个,关停涉案违法电话号码35万余个。

  针对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形势和特点,公安部副部长李伟说,省、市两级公安机关要建立实战化的反诈骗中心,整合资源,组织指挥侦办本地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无论案值大小,符合立案条件的,要一律立为刑事案件。要持续保持对境外涉台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打击力度,提升境外窝点的发现和打击能力,拓宽跨境警务合作模式,采取多种措施,继续组织出境打击。同时,通过主动拦截、紧急止付、现场查扣等措施,大力追赃,尽快向群众返赃,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期待。

  据新华社

  公检法公布三个“绝对不会”

  针对冒充公检法的电信诈骗手段,相关部门提示公众牢记3个“绝对不会”:

  ——公安局、检察院和法院绝对不会使用打电话的方式开展案件侦查工作,通知你涉嫌犯罪、洗黑钱、贩毒等,也不会通过网络或传真给你下达“法院传票”等法律手续。

  ——司法机关等执法部门绝对不会打电话要求群众转账汇款。

  ——司法机关绝对不会设立所谓的“国家安全账户”。

  这些都是骗子利用群众对相关部门工作程序的不了解实施的骗局。据新华社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46-8335000,或登录东营大众网官方微博(@东营大众网)、东营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dzw8335000)。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赵静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