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31 09:10:00 来源:燕赵晚报 我要评论
□社区记者 丛俊儒
截止到昨日下午,19岁的贾天旗发布的一条微博已有5万多的点击量。微博内容是他8月27日上传的一组石家庄新火车站的站台照片。文字中介绍,这是他用3个月累计400个小时制作的微缩景观。由于效果逼真,围观网友惊叹:还以为是现场照。
已经很逼真 制作者仍感到很粗糙
宽阔的站台上,火车停靠两旁,指示牌、顶棚、绿植景观等各种配套齐全。
制作者贾天旗本意是想让精通微缩景观制作的网友们指点一下。但是几天来的微博回复中,多是对这组景观进行点赞。“其实我知道好多细节并不到位,仍需要改善。”他说。
8月29日上午,记者在钟强小区见到了贾天旗。记者想亲眼目睹微缩景观的风采,他却话语缓慢地说,站台景观已经拆掉了。果然,在他的房间里,各种零件摆满了床上和地下。“主要是感觉这个作品并不太成熟,”他解释说。
贾天旗目前就读于山东大学数学系,是一名大二学生。说起制作站台景观一事,他说纯属偶然。今年4月份,贾天旗在网上无意中看到,一名连云港的网友制作了连云港火车站站台的微缩景观,这个主题让贾天旗立刻有了共鸣。“我也挺喜欢火车,小时候就喜欢沿铁路线看火车经过,于是就想到自己也去做一个类似的东西。”
准备充分 试验中改进
为制作好站台景观,贾天旗前期做了不少准备,首先是实地考察,凡是能看到的景观,全部拍摄下来作为参考。这是一个比较细致的活,比如他根据站台上一块地砖的长度,测算出站台距离。根据顶棚弧度角、抛物线测算顶棚弯曲的程度,包括顶棚支架的形状、站房高度等等他都要力求最标准的形状或数据,甚至于站台地砖的颜色、站台上有什么提示牌,提示牌上写了什么内容,都要进行还原。一句话,凡是现实中有的,他的模型尽量达到完整复制。一个有意思的细节是,为了能够进入站台考察,他买了张去正定机场的车票,回来时尽量拖延一会再出站,为的就是多看,多拍照。
实地考察之后,他又在网上查询与火车站、火车有关的参数,甚至还找出相关规划设计图。在不断查询与累积的过程中,制作方案也在他头脑中不断清晰成型。
再之后就是动手制作过程,贾天旗介绍,制作的材料都是在网上购买的,像铁轨、火车则是现成的东西。他需要做的就是PVC等材料,制作出相应的零件。
说起来容易其实过程并不简单。举个例子,比如制作站台顶棚,如何让顶棚弯曲的弧度达到统一,贾天旗反复试验之后,用发热板解决了这个问题。再比如他制作顶棚下的支架,在最后达到熟练期的时候,制作一块支架也要用1个多小时的时间。
每天上午9点到晚上6点,除去吃饭、休息之外,贾天旗将时间都用在了模型制作上。最终约1.8米长的4组火车站站台,按照1:87的比例,在他的手上成型。
“实地考察用了50多个小时,思考时间大约是100个小时,制作时间是200多个小时,大约一共用了400个小时的时间。”
从小就喜欢手工制作
贾天旗其实从小时候就喜欢手工制作。在他的笔记本里,还保存着曾经用纸制作的狙击步枪、用筷子做的小板凳等等照片。上高中时,他发现老师讲课用的粉笔,在手中的痕迹不易洗掉,于是动手做了一个粉笔夹,让粉笔搁置于筒中,解决了这一问题。他坦陈说制作这些东西,过程其实特别好玩,只不过在做完之后,有时会感觉出枯燥。他说,平时制作这些东西,可能会耽误一些学习时间,不过他认为学习更多讲究的是效率。
贾天旗目前具备了一个理工男典型的一些气质:能坐得住、喜欢钻研自学一些软件,他下一步打算自学一些3D打印技术,用这一技术打印人物立体模型。但是他最向往的还是数学中的统计与概率领域。
不过你千万不要以为理工男只会钻研数字和技术,“其实我还喜欢骑行和旅游,有动有静才能丰富认知开阔眼界。”他笑着说。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