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排来香港与市民交流 化身香港偶像

2016-08-29 14:23:00    作者:周雪婷 谢希语   来源:新华社  我要评论

关键词: 女排主教练 女排队员 女排夺冠 球员 偶像
[提要]8月28日,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后排右五)、国家女排主教练郎平(前排左一)及球员和嘉宾与小朋友合影。28日上午,中国女排全体队员在教练郎平的带领下来到奥海城商场与200多位小朋友及上千名市民一起交流。

(体育)(1)国家女排与香港市民互动

  8月28日,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后排右五)、国家女排主教练郎平(前排左一)及球员和嘉宾与小朋友合影。 新华社记者卢炳辉摄

  新华社香港8月28日体育专电(记者周雪婷 谢希语)“加油!努力!中国一定胜利!”“感谢你们的努力,为中国增光!”“东京奥运继续加油!永远支持你们!”“我很喜欢奥运的姐姐!”“中国超劲!”……

  奥海城商场中央,一个巨大的红色背景板上,香港小朋友在一张张纸上写下了对女排队员的祝福和喜爱,拼成爱心图样作为送给女排队员的一份特别礼物。

  28日上午,中国女排全体队员在教练郎平的带领下来到奥海城商场与200多位小朋友及上千名市民一起交流。早上10点不到,商场已经被挤得水泄不通。在商场最显眼的位置,可以看到“恭贺中国女排夺冠”几个大字。当队员们到来时,现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郎平最后一个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整个商场的热烈氛围到达了顶点,大家都高呼着郎平的名字,高呼着“中国女排”。

  香港市民对女排热情和关注由来已久,1984年中国女排在奥运会赛场上第一次夺冠,这支队伍的拼搏精神就对香港社会产生了极大鼓舞。这次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从逆境中奋起,连克世界劲旅获得冠军,更是点燃了香港的全民热情,女排姑娘们也成了新一代香港偶像。

  面对香港市民的热情,女排队员十分感动,她们耐心地与小朋友互动和玩游戏,对于小孩充满童真的问题,也是有问必答,妙语连珠。

  “你们的爸爸妈妈也这么高吗?”“郎平教练对你们凶不凶?”“不打球的时候都做点什么呢?”听到这些问题,队员们忍俊不禁——“我爸爸妈妈都很高,但是没我高。”“郎平教练对我们的训练要求很严格,但是平时像妈妈一样对我们。”“平时不训练的时候听听音乐,放松自己。”

  作为此次女排夺冠的主心骨,郎平是全场焦点。当有人问她分别以球员和教练身份夺冠有何不同时,郎平说:“这次奥运会我上不了场,我要指挥,但我觉得指挥比当球员更累,当球员是自己去杀,而指挥我就要替她们使劲,但是看到球员能够拿到金牌,我为她们骄傲和高兴。”

  身为队长和最后一锤定音的球手,惠若琪从伤病中恢复重战赛场的不屈精神也感动着香港市民。惠若琪说:“身在女排这个集体中,深受女排精神的影响,这种精神体现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放弃、顽强拼搏。自己也希望能够圆梦,有了这个梦想的动力,在一次次困难面前选择坚持。当然队伍也给了我最大的支持,让我有能够为球队贡献力量的机会。”

  在拥挤的人群中,一些老人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他们大多已过耄耋之年,拄着拐棍颤颤巍巍地寻找合适的角度,只为看到女排队员。已经年过70岁的苏先生说,喜欢女排这么多年,看着她们起起伏伏、有升有落,人生也是这样,但我们要像女排队员一样,一直向上看,不断挑战极限。她们的比赛过程真正体现了竞技体育的精神。不管什么时候看到都十分感动。

  还有不少抱着小孩的家长,为了让孩子更清楚地看清女排队员而把孩子举过头顶。小朋友也很激动,不停地问爸爸妈妈这是谁、那是谁。家长则在一旁认真地解释队员分别是打什么位置的。家长吴先生说,这是小孩第一次在香港亲眼看到奥运选手,孩子看到女排队员很激动、很喜欢。虽然他现在还不能完全理解女排对于香港的鼓励意义,但是他想让小孩从小就了解我们都是一家人的概念,并让他将女排勇于拼搏的精神牢记于心。

  来自澳大利亚的华人吴小姐和家人来香港旅游,听闻女排来港的消息后,特意一大早携一双儿女来到奥海城亲眼看看女排队伍。吴小姐说,1984年女排第一次夺得奥运会冠军的时候,自己和儿子现在一样年纪,现在郎平以教练的身份再次拿到奥运金牌,希望带儿子和女儿亲眼看看中国人的骄傲。

  不仅仅是热闹的商场,为了让行动不便的老人也可以和女排队员亲密接触,队员们还去了香港志莲护理安老院探望老人,给她们精神鼓励。志莲护理安老院的工作人员对女排探访安老院十分感动,他说没想到这么受欢迎的女排一早就来到这里,感激女排和国家对于弱势群体的关注。这里的老人在几十年前就看女排打球,这届奥运会女排重回巅峰,老人家们看到队员前来探望十分欣慰。

  今天的活动远远满足不了港人与女排亲近的愿望。为了让更多的市民一睹女排队员的风采,女排在29日还会有敞篷巴士游和欢乐公开课,给女排的“全城热恋”更添热度。

  1234下一页 1234下一页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46-8335000,或登录东营大众网官方微博(@东营大众网)、东营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dzw8335000)。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玉青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