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开渔了!东营700余艘渔船“整装待发”

2016-09-01 08:25:00    作者:张小杰   来源:东营网-黄河口晚刊  我要评论

关键词: 增殖放流;休渔期;东营市;回捕率;广利河
[提要]渔民、渔船出海作业需要向武警东营边防支队报备,办理出海边防证件。《黄河口晚刊》记者从市海洋与渔业局得到权威信息,从2006年以来,我市增殖放流为全市渔民增收34亿元左右。

开渔前夕,我市在广利渔港举行消防演练。

  秋季开渔了!今天12时,为期三个月的伏季休渔期正式结束。装载渔网、加装淡水、调试马达,东营7处沿海渔港内一片忙碌。渔民开始准备出海作业。截至8月31日,我市已有700余艘渔船办理出海边防证件。休渔结束后,“虾兵蟹将”将重返市场,但真正便宜将等到中秋节后。

  渔民、渔船出海作业需要向武警东营边防支队报备,办理出海边防证件。该支队负责宣传的军官说,全市7处渔港累计已有700余艘渔船办理上述证件。这几乎占到全市渔船总量的一半左右。《黄河口晚刊》记者获悉,截至2015年底,全市符合享受财政补助资金的捕捞和养殖渔船近1400艘。

  8月31日,从新户、刁口渔港到东营中心渔港,从红光渔港到广利渔港,渔民都在为出海忙碌。当日中午,一位正在和同伴往铁皮渔船甲板上装载渔网的渔民说休渔期一结束他们就要出海。在东营,像他们这样的大型渔船一般一次携带一百余条渔网,每条渔网在百元以上。而马力较小的木质渔船,也就是俗称的“夫妻船”一次携带渔网仅30来条。

  “开渔后主要捕捞梭子蟹、对虾还有爬虾。”广利港渔民协会工作人员说,一般情况下,本次捕捞季将持续到次年1月份,那时海冰出现。期间,中秋节时渔港将迎来一次集体返航。

  北纬35度以北黄渤海伏季休渔期正式结束的时间是9月1日12时。当天,停泊在东营7处渔港内的渔船就迎来大规模出港。不过,由于广利河入海口河门沙较高,平常水深仅半米左右,广利渔港渔船只有趁大潮时才能出海。当地渔民预计,9月2日才会出现集中出港捕捞的景象。

  市海洋预报台工作人员告诉《黄河口晚刊》记者,今天东营近海或有0.7—1米的轻浪,2日东营海区多云,南风转东风3—4级,风浪较小,极适合渔船出海。

  为期三个月的休渔期内,我市“伏季休渔人不闲”,他们联合14个部门举行了海上联合消防演练,更新CDMA定位终端。同时进行了增殖放流,7月15日至31日我市捕捞海蜇4846吨,实现产值5200余万元。

  8月31日,记者走访西苑水产品批发市场及东城各农贸市场了解到,休渔期结束后,我市海鲜价格将会有所下降,但真正便宜还得等中秋节后。

  据了解,我市水产品主要以养殖为主,海洋捕捞产量不足全年水产品产量的20%,海洋捕捞产品不是市民水产品消费的主体,并不经常出现在市民的餐桌之上。但是,休渔期结束后,随着海捕产量增加,从长远来看,供求增加会导致价格便宜。不过短期来看,市民会争先购买刚刚捕捞上岸的新鲜海鲜,导致海鲜供不应求,价格小幅上涨。并且随着中秋节的临近,海鲜价格势必会出现上涨。中秋节过后,随着消费量的下降,新鲜海鲜的价格会有所下降。 (记者 张小杰)

  【相关新闻】休渔期结束当天100万只大闸蟹将游进刁口黄河故道海域

  《黄河口晚刊》记者从市海洋与渔业局获悉,今天我市将在刁口黄河故道组织增殖放流。100万只大闸蟹将被播进附近海域。

  今年我市争取到省级及以上财政资金1704万元,计划放流中国对虾、海蜇、梭子蟹和中华绒螯蟹等水产苗种5.3亿多单位。目前,累计增殖放流5.2亿单位。渔业科工作人员杨建新介绍称,本次100万只大闸蟹增殖放流是未来放流计划的一部分。“总计要放流220万只大闸蟹,分两批实行,第一批100万只,第二批120万只。”除此之外,我市还将放流60万头鳎米鱼。 (记者 张小杰)

  【新闻分析】增殖放流10年东营渔民增收34亿元

  8月31日,62岁的老渔民鞠草青忙着为儿子的渔船出海清洗水桶。一年前,《黄河口晚刊》记者曾在休渔期开始前采访过他。因为这一层关系,他停下手中的活跟记者攀谈起来。“7月份,半个月的时间,家里的船捞了价值2万多元的海蜇。上个月20日到现在,对虾捞了有8万块钱的。”

  这位老人告诉记者不能被数字迷惑。“别忘了还要支付雇佣人工的费用。”老人掐着手指头算了一笔账:家里雇了8个人捕捞对虾,每人一个月费用8000元,加上柴油,等于没赔没赚。“只有海蜇那2万多元是纯挣。”

  “柴油便宜了,渔民出海补贴就少了,啥都少了,就是人工费不见少。”走访广利渔港码头,所见渔民都在或多或少地传达着与鞠草青同样的观点——“前几年效益还不错,现在不怎么好了。”

  近海渔业资源减少是全球的普遍性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我国开始在伏季休渔期实施增殖放流。作为沿海地区,从2006年开始,东营已连续十年实施增殖放流。据市海洋与渔业局数据统计,2006年以来,东营总计投入增殖放流资金1.7亿元,增殖放流海蜇、中国对虾等苗种55亿单位。

  既然增殖放流如此力度,为什么还有渔民反映效益不好呢?为此,记者采访了市海洋与渔业局渔业科,了解到,近海渔业资源减少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增殖放流起到了丰富渔业资源,为渔民增收的效果。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若没有增殖放流,东营海域海蜇、对虾、贝类的产量就会出现立即下降。”

  以今年增殖放流数据作为论断,这位工作人员表示:从6月初开始,我市投入1704万元在刁口至广利渔港海域增殖放流后,累计实现为我市渔业增收3.4亿。并且出现了很多可喜的变化,像刁口至东营港海域有了小规模的渔汛。今年增殖放流的对虾,不仅产量高,规格也比去年大5%—10%,截至8月底,渔民已累计捕捞了200余吨。

  “渔民感觉效益好,是因为前些年渔民捕捞力度大,但却导致野生资源几乎都被捕捞干净。”这位工作人员以对虾举例说,根据调查,现在东营近海对虾资源基本都是增殖放流形成的。广利港有渔民也表示,近二十年来,广利港渔船数量增长了好几倍。

  《黄河口晚刊》记者从市海洋与渔业局得到权威信息,从2006年以来,我市增殖放流为全市渔民增收34亿元左右。

  虽然增殖放流能丰富渔业资源,但是某一时段反常的天气原因,也会起到关键作用,影响放流物种的产量。以海蜇为例,2011年至2014年,气候条件适宜,产量与效益情况非常好。如2014年全市累计投放海蜇苗种7000万头,促使当年我市海蜇产量同比增长17倍。不仅改善了水域生态环境、维护了生物多样性,还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渔民增收显著。但2015年华北地区高温少雨,导致渤海海域中海蜇的竞争对手水母快速繁殖,造成减产。

  市海洋与渔业局渔业监察大队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外地大马力渔船私自进入我市海域偷渔,也造成我市渔业资源减产。一个例子是,今年8月15日左右,我市渔政执法船就查获了烟台某地5艘渔船在我市海域偷渔。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在回捕率研究方面不配套,缺少系统调查,放流地区对放流生物的跟踪调查不精确。这也不利于后续增殖放流取得更大效益。(记者 张小杰)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46-8335000,或登录东营大众网官方微博(@东营大众网)、东营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dzw8335000)。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玉青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