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口开发区亲情服务“接地气”“赢人心”

2014-08-05 18:09:00    作者:王青青 张学荣   来源:大众网东营频道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河口;开发区;亲情服务;“接地气”;“赢人心”
[提要]近期,河口经济开发区以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下基层、访企业、跑工地”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当中,实地了解企业、项目的生产经营与建设情况,及时破解项目建设和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促进经济健康发展,被企业赞为“接地气”的“暖心之举”。
   大众网东营8月5日讯(记者 王青青 通讯员 张学荣 )近期,河口经济开发区以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下基层、访企业、跑工地”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当中,实地了解企业、项目的生产经营与建设情况,及时破解项目建设和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促进经济健康发展,被企业赞为“接地气”的“暖心之举”。
    软环境建设,是河口经济开发区招商的“硬条件”,也是安商的“硬措施”,而为企业、项目提供优质、贴心的服务,则是软环境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河口经济开发区广大干部职工深知,只有服务到位了,才能满足企业所需,企业才发展得好,项目才建设得快,才能真正发挥“洼地”效应,达到“引进一个、建好一个、带来一批”的良好效果。反之,项目招进来了,服务却没到位或是仅仅浮于表面,招商时笑脸相迎,服务时冷眼以对,则会令企业失望甚至心寒,让原本想要“抱团”来投资的企业望而却步。为此,他们以一流的服务,招商、安商,让服务更实在有效,更“接地气”。
    贴心服务,打好真情牌。对企业有感情,服务才能有真情。河口经济开发区主动自觉,真正从情感上把企业当作服务对象,勤跑腿,多上门,与企业面对面,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干部职工做有心人,用心办事,服务企业既要“身入”,更要“心入”,细心周到做好调研,真正从企业的角度考虑问题,办企业所盼,解企业所难,以真情打动企业,赢得企业的理解与尊重。在项目建设中,河口经济开发区推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五个一”推进机制,成立了项目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确保项目建设事事有人管,层层有人抓。充分发挥开发区各部门的职能作用,密切配合,主动服务,形成推进项目建设的强大合力,对项目建设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及时协调,迅速化解,确保项目顺利推进。资金保障方面,河口经济开发区积极搭建政银政企合作平台,加强融资平台建设,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更广泛地参与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不断破解“九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短缺难题和企业发展瓶颈。充分发挥投资公司融资平台作用,积极协调金融机构向基础设施项目、重点企业融资贷款,促进开发资金进入良性循环。保障用工需求方面,河口经济开发区积极开展用工服务活动,主动与有关部门联系,对新落户、新开工的项目和企业,提前做好对接,帮助企业科学制定用工计划。对用工需求量较大的项目和企业,打破时间、地域等因素制约,为其举办专场招聘会、联动招聘会,尽全力满足项目建设的用工需求。对招进人员做好跟踪服务工作,强化技能培训。对要求不高的岗位,与企业共同开展针对岗位技能需求的免费培训,确保聘用后能立即上岗工作。对特殊工种,与相关部门合作,组织针对性的操作培训,确保聘用人员取得操作资格,持证上岗。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全面落实涉及子女就学、住房保障、户籍管理及业余培训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助力园区企业招工。通过一系列措施,既帮助企业招到人、用好人,也要引导企业待遇留人、感情留人、文化留人、环境留人。 
    高效服务,打好效率牌。时间既是成本,也是生产力,是企业经营与项目建设最为重视的财富。高效、便捷的服务是企业最重要的诉求。为此,河口经济开发区千方百计为企业提供高效服务,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坐等服务”为“上门服务”,变滞后服务为超前服务;在项目登记注册、验资办照、基础配套、融资协调等方面做到主动、快捷;建立容缺审批机制,简化办事流程,裁“门槛”,迎客来。围绕在建项目,强化项目专班包保责任制,把目标分解到月、措施细化到周、进度安排到日、责任落实到人,绘制阶段图、制定推进表,挂牌推进、跟踪督导,从快从严抓落实,确保每天都有新进度、每周都有新变化、每月都有新形象,确保北玻玻璃、环海塑业等重点工业项目,紧扣时间节点顺利推进。
    兑现承诺,打好诚信牌。诚信是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对于企业如此,对于政府亦是如此。一个地区的政府若是以监管为名,对企业进行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或是吃拿卡要,把服务当作谋取个人利益的工具,搞“中梗阻”、“下搁浅”、权力寻租,很难想象这个地区的企业会经营有序,项目会顺利推进,经济会健康发展。为此,河口经济开发区从加强诚信政府建设入手,兑现承诺,努力营造开放、包容、畅通的服务环境,维护政府公信力,努力树立公正、诚信的服务形象,使服务“接地气”、赢人心。全面推行首问责任、限时办结、承诺服务等制度,通过召开企业排忧解难现场办公会,对企业提出的问题,由相关部门在会上现场答复,对现场不能答复的问题,由包保人员跟踪落实,并及时向企业作反馈。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46-8335000,或登录东营大众网官方微博(@东营大众网)、东营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dzw8335000)。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玉青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