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口经济开发区加强财源建设增强发展后劲

2014-08-11 17:42:00    作者:王青青 张学荣 王景斌   来源:大众网东营频道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河口经济开发区;加强;财源建设;增强;发展;后劲
[提要]河口经济开发区以支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增加财政收入、增强区域经济实力为目标,以提升城区、景区、园区综合服务功能为重点,发挥财政推动经济发展的杠杆作用,大力支持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培植壮大支柱财源,增强财政收入后劲,努力实现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为园区跨越发展注入活力。
    大众网东营8月11日讯(记者 王青青 通讯员  张学荣 王景斌 )河口经济开发区以支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增加财政收入、增强区域经济实力为目标,以提升城区、景区、园区综合服务功能为重点,发挥财政推动经济发展的杠杆作用,大力支持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培植壮大支柱财源,增强财政收入后劲,努力实现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为园区跨越发展注入活力。
    加大项目推进力度,膨胀园区经济总量,夯实财源发展基础。继续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和重点企业的扶持力度,积极兑现各项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注重引资与增税并重,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充分发挥项目作为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变的引领作用,加快延伸产业链条,增强产业集聚效应,推动经济快速发展。一是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坚持现场调度与会议通报督查相结合的路子,定期到项目现场调度,强化工作措施,及时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现有北玻玻璃、奥金包装、金瑞钢管等新建、续建项目能够按计划进度进展。二是全力突破招商引资。加强同马来西亚中国经济贸易总商会及江苏、安徽、江西等地区商会组织的沟通联系,瞄准世界500强、国内200强、行业20强,认真包装项目,积极走出去,大力开展产业招商、以商招商、网络招商,力争新引进投资过5亿元项目3个,进一步壮大地方财源,增强财政发展后劲,促进财政收入再上新台阶。
    狠抓收入征管,确保圆满完成收入任务。巩固骨干税种,培育壮大新税源,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工程的税收征管,充分挖掘税收增长点。大力加强开发区综合治税力度,强化建筑、市政、绿化工程营业税及企业所得税征管,争取有新突破。不断完善税源监控机制、税费征管机制和部门联动机制,加强税收专项稽查,坚决打击税收违法行为,切实堵塞税收征管漏洞,努力实现应收尽收。
    统筹安排财政资金,确保发展资金支出。严格预算执行,调整支出结构,集中财力谋发展,重点安排扶持企业发展和基础建设资金支出,保证开发区发展的源动力,进一步提高开发区招引项目的承载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提升财政工作水平。一是以“开发区博士后工作站”为载体,加强人才引进、培育、交流,以企业为平台,以项目为纽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实现“产学研”一体化步伐,创造良好创新、创业环境。二是抓稳定。重点关注海润钢管等企业,建立完善维稳信息排查机制,时刻关注网络舆情,延伸信访触角,发现苗头及时采取措施,争取工作主动权,确保信访、维稳形势的稳定。三是创新管理方式。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科学调度辖区各职能单位,形成工作合力,加强对税收征管、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综治等方面监管力度,全面提高企业生产经营规范化水平,提升园区整体发展水平。四是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以开发区企业家协会为载体,通过请进来教、走出去学、走出去看等多种形式,继续加大对企业家的教育培训力度,引导他们解放思想,开阔视野,提高境界,树立干大事、创大业、争一流的意识,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通过开展以上活动,进一步改善企业的人才结构,提升人才层次,优化企业的生产生活环境、法治环境和经济发展环境,为企业快速、高效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也为开发区财政增收,实力增强,水平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步伐,增强开发区财政发展后劲。按照“转方式、调结构、上水平”的要求,以构建生态产业体系为目标,围绕主导产业,逐步建立起适应生态工业的产业体系、消费体系和政策支撑体系,实现经济高速发展与环境持续改善的良性循环,提高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一是严把入口,对不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尤其是化工类项目)一律不准进入开发区。二是对现有不符合产业政策、产能落后的项目,引导其进行产业升级或发展替代产业。三是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内增外引,逐步做大做强石油装备制造、纺织、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四是积极培育商贸物流、科技研发、金融、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优质要素资源聚集,特色产业集群,促进优势产业迅速崛起,进一步优化财源结构,促进财政增收,增强财政发展后劲,为园区高效生态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46-8335000,或登录东营大众网官方微博(@东营大众网)、东营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dzw8335000)。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玉青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