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口经济开发区:打造人才聚集“高地”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2014-08-20 17:33:00    作者:王青青 张学荣 乔仁桂 周生鑫   来源:大众网东营频道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河口;经济开发区;打造;人才聚集;“高地”;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提要] 近年来,河口经济开发区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优化人才成长环境,打造人才聚集“高地”,积极构建创新人才载体和平台,全方位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成果转化、项目产业化提供高效服务,为推动园区建设提供原动力。
    大众网东营8月20日讯(记者 王青青 通讯员 张学荣 乔仁桂 周生鑫 )近日,河口经济开发区山东汇海医药化工有限公司完成的“4-氯乙酰乙酸乙酯合成新技术”及山东汇海医药化工有限公司和济南大学共同完成的“头孢曲松关键中间体三嗪环合成新技术”两项目经专家鉴定,项目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近年来,河口经济开发区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优化人才成长环境,打造人才聚集“高地”,积极构建创新人才载体和平台,全方位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成果转化、项目产业化提供高效服务,为推动园区建设提供原动力。
    河口经济开发区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战略理念,形成“人才投入是效益最大的投入”、“人才引进是最具价值的引进”的共识,健全机构,完善制度,抓住引进、培养、使用、激励四个环节,突出人才队伍壮大、结构优化、素质提高三个重点,促进人才工作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形成了统筹兼顾、各司其职的人才工作格局。编制《开发区紧缺人才目录》,有目的地招引各类紧缺人才。与各类人才网站进行合作,帮助企业发布人才招聘信息,利用开发区品牌优势,定期组织区内企业到省、市人才市场、东营职业学院等人才密集区进行招聘,今年以来,协助企业招聘各类人才70多名。
    河口经济开发区不断完善人才政策,创新体制机制。成立开发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人才工作例会,解决人才引进、培养过程中的各类问题。出台实施有关政策文件,健全人才激励、保障体系,吸引高层次人才前来创业。据统计,全开发区人才资源总量达到678人,人才素质不断提高,结构得到了改善,向年轻化、专业化发展,30-40岁人才占68.5%。专业人才419人,占人才总量的61.8%,具有大专以上人员65人,占15.5%。河口区百名英才4人,黄河三角洲学者1名。新型经营管理和社会管理人才比例逐步提高,共259人,占人才总量的38.2%。
    河口经济开发区不断加强“二站三中心及重点实验室”建设,打造创新创业平台。已建成院士工作站1家,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市级工程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7个,产学研结合基地2处,省级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等正在积极申报,为优势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各企业积极申报各类科技项目,承担国家火炬计划项目3个,国家创新基金项目2个,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0个,市、区级计划项目24个,完成科技成果21个,取得各类专利143项。
    河口开发区制定实施了《关于开发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运行实施方案》、《开发区工业企业综合考核管理办法》、《山东河口经济开发区企业家协会章程》等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的政策措施,建设完成了349户的开发区职工住宅,为开发区人才提供启动资金、研发场所和住所。成立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引导区内企业落实职工社会保障,建立人才的住房补贴以及养老、失业、工伤、医疗、生育等保险制度,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稳定人才队伍。启动建设了开发区企业信息服务平台,保证人才各类信息的畅通。组建了有48家理事单位的开发区企业家协会,建立了一个共享信息资源,共享培训机会,共享投资融资渠道,共享知识、共同学习,提高企业负责人管理水平的综合平台。 
   河口开发区不断拓宽人才培养方式,先后通过邀请专家讲课、专题培训、外出考察、开发区内部学习交流、参加各类展会等形式,丰富人才培养方式。 一年来,先后培训企业中层以上人员430人次,培训各类管理人才200余人次,造就了一支能熟练驾驭市场、熟悉现代经营管理知识,能够引领企业全面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作用,输送技术研发人员进行培训,接触前沿技术、提高研发水平。目前,该开发区拥有两院院士、行业技术领头人等各类高中级专业技术人才80人,初步形成了“高层牵头,中层集聚”的技术人才结构,为实现园区跨越发展提供了智力保障。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46-8335000,或登录东营大众网官方微博(@东营大众网)、东营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dzw8335000)。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玉青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