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东营9月15日讯(记者 王青青 通讯员 张学荣 周生鑫)河口经济开发区抢抓“黄蓝”国家战略在东营叠加实施的历史机遇,坚持高效生态的发展原则,以建设生态文明园区为目标,加快转调步伐,积极探索管理模式,促进开发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跨越发展。
强化产业引进扶持导向,提升产业集群水平。高度重视引进项目的质量。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招商理念,真正做到从引资向选资转变,从投资项目来者不拒向选择优质项目转变。按照“大项目带动、配套企业跟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路,实施基地型、龙头型高端战略,重点引进知名跨国集团、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引进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产业关联度高的龙头型、旗舰型项目,发挥大项目的“磁场效应”, 吸引更多的上下游产业、配套生产企业进入开发区,不断提高开发区产业集群水平。同时,大力支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在土地、融资等方面给予倾斜,为制造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金融、物流等支撑。
严格用地标准,节约集约用地。把好项目准入关,从规划布局、集约利用、产业准入、投资实力、投资效益、科技含量和安全生产等方面制定标准,实行严格预审,提高土地利用率和项目产出数量。推广应用多层标准厂房,实现平面发展向立体发展转变。对开工率不足、效益低下、税收能力不强的现有企业,采取改造、重组、并购等方式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开展闲置土地清查,采取“过期收回、等量置换或退款”等办法盘活闲置土地,实现“腾笼换鸟”;对开发区内围而不建的企业要依法严肃查处,坚决清理出园区。
加强创新体系建设,提升产业层次。充分发挥开发区企业的主体作用,组织引导企业与政府共建公共创新平台或自建研发中心,加快形成核心技术、关键技术,降低对外技术依存度,通过创新争创品牌,不断提高企业发展水平。依托现有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各级技术研发中心等创新的体制架构,加强与名牌高校和科研院所联系,依托其科技力量创办一批“产学研”基地,作为开发区促进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企业;重点支持企业突破关键技术和转化重大科技成果,鼓励企业引进先进技术,提高消化吸收能力。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构建创新创业人才高地。一是多渠道集聚人才。大力推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要像抓招商引资那样抓引进人才,不惜重金把科技拔尖人才和领军人才吸引到开发区。二是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注重工作实践中培养锻炼人才,进一步拓宽高层次人才培养渠道,积极支持开发区各类人才培养项目。三是激发人才队伍活力。完善人才服务体系,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全方位服务。鼓励高层次人才到开发区转化科技成果,鼓励各类企业和投资人承接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
加大对外合作,提升开放整合资源能力。处理好开发区与上级主管部门的关系,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在产业布局、政策信息、资金扶持等方面的帮助和支持。充分发挥开发区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在产业布局、城市规划、基础设施等方面与开发区周边地区相互衔接,优势互补。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以商会、行业协会、产业链等为纽带,推动开发区内外的重点企业、知名企业进行结对共建,在信息、技术、管理、人才、项目等方面进行全面合作,推动企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同时,要与先进开发区结成紧密的合作关系,互通政策信息,承接产业转移,共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