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东营12月19日讯 今年以来,河口经济开发区抢抓“黄蓝”战略机遇,立足“创新创业、集约集聚、高端高效”的发展定位,以加快转型升级为导向,强化经济运行调度,加快转调创步伐,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发展水平明显提高。
河口经济开发区按照“项目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的发展思路,突出产业集聚效应,主导产业拉动能力显著增强。他们着力推动石油装备制造、新型型材、精细化工、纺织服装等主导产业发展,努力拉伸产业链条。海鑫石油装备、精诚无缝钢管等14家石油装备制造企业发展平稳。海螺公司年产4万吨新型节能型材、栋明铝业5万吨高性能合金材料项目运行顺利,山东北玻节能玻璃深加工项目的建成投产,全面提升了新型建材行业的发展水平。常青树化工、旭业新材料、汇海医药等6家精细化工企业加大技改投入,优化生产工艺,逐步向高效生态转型。澳纳、渤海纺织、三镇服饰等4家纺织服装企业在税收、就业带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河口经济开发区还突出大企业带动战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项目投入持续加快。 按照“一个目标、两条主线”的思路,以提高招商成效为目标,紧紧围绕北玻玻璃上下游产业链及企业家协会人脉关系链两条主线,牢固树立“区外都是外”的招商理念,积极走出去有针对性的开展招商活动。目前,9个计划总投资 69.5 亿元的在谈项目进展顺利,其中3个项目计划近期动工。同时,他们坚持在增量优化中提升存量,把项目建设作为膨胀经济规模的突破口,全力推进项目建设。重点项目推进小组定期到项目现场调度,总投资39亿元的13个在建项目按照计划进度顺利推进。
河口经济开发区以“安全生产基层基础提升年”为契机,深入开展“打非治违”“安全生产月”等行动,突出综合整治,发展层次快速提升。采取联合执法等方式,开展了5次化工企业专项检查,3次液氨使用企业专项检查,排查整改各类安全隐患100余处,累计开展环保巡查20余次,下发整改通知书4次;采取引导企业自行招商及引荐项目嫁接、并购、合作等方式,盘活美亚达、科林化工、黄河口家具等公司闲置土地900余亩,土地使用集约化水平不断提升。深入实施企业代办服务机制,协助企业办理建设、土地等手续179件次,贷款融资4.9亿元,招聘技术人员120余人,协调各类纠纷19起,努力打造政策洼地、服务高地、投资宝地。大力实施“人才强区”、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14年又有5家企业被认定为东营市科技型企业,河口经济开发区市级科技型企业达到13家;新增技术专利6项,4个技术研发项目分别荣获国家、省、市科技进步奖。
截至目前,河口经济开发区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到31家,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到13家,上市公司子公司达到4家,出口创汇企业12家,占全区总额的78.2%,预计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23.5亿元,同比增长29.8%;实现增加值27.7亿元,同比增长28.6%;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0184亿元,同比增长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