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康梦芸
责任编辑:赵静
大众网记者 张文丽 东营报道
5月13日,大众网记者走进河口区鸣翠湖“月季岛”,仿佛置身于花的海洋,30万株、23个品种的月季竞相盛放,如霞似锦,铺展出一幅绚丽的画卷。粉雾般的“龙沙宝石”攀缘藤架,织就一条条浪漫的花廊;火红色的“绯扇”临湖而立,似团团彩霞映照湖面;金黄色的“金凤凰”迎风而立,璀璨如朝阳。这片占地6.7万平方米的盐碱地生态修复典范,不仅是河口区“蓝绿交织”城市格局的生态地标,更以“一瓣一蕊见匠心”的精细化养护实践,镌刻出从荒滩碱地到“湿地花城”的华丽蜕变轨迹。
据了解,河口区综合行政执法局针对“月季岛”土壤盐碱、季风强劲的特殊环境,养护团队独创“五时五巡”工作制。破晓时分,花匠们逐株检查枝条疏密度;日升之后,定点观测叶片舒展度;正午时分,重点维护遮阳设施完整度;黄昏之前,系统排查支撑架稳固性;入夜之后,专项清理步道滞留物。10名花匠每日躬身两千余次,手持修枝剪精准处理残花枯叶。每株月季保留的主枝严格控制在3—4条,侧芽间距精确至8—12厘米。这样的精细操作,既维持了植株的通风透光,又塑造出波浪起伏的立体花海。面对夏季多雨潮湿的气候,养护团队还组建了“风雨应急队”值守。风雨来临前,加固绑扎带230余处、增设排水沟12条;风雨过后,两小时内完成倒伏扶正、积水清理,确保倒伏率低于5%。
与此同时,精细化理念不仅体现在“月季岛”,更浸润着全域公园游园的每个细节。在河口区鸣翠湖公园,养护团队实施“色卡追踪法”,采用色标区分月季品种特性,针对性制定修剪高度、施肥频次与病虫害防治方案,实现“同色同策”精准养护;在河口区海河路公园,“镊子班组”日均巡护8小时,手工清理砖缝杂草,确保0.8公里步道缝隙洁净如新;在河口区银河公园湖边绿地内,养护人员翻种草坪退化斑秃地块,累计更新草坪3500余平方米。这些凝结匠心的细微举措,正推动公园管理从“面上整洁”向“肌理精致”升级。据统计,河口区30处公园游园的植被长势明显增强,病虫害发生率同比下降15%。
河口区以日均682人次的专业养护力量,构建起“移步换景、四季有花”的生态网络。城区内25处口袋公园中,月季元素的深度融入形成了“园园显特色”的景观体系。河滨路、黄河路、海宁路、商场街等11条道路,10万余株月季构筑起“车窗风景线”。
“河口区综合行政执法局不断加强公园精细化管理,从绿化养护入手,增加植被多样性,精心修剪造型,确保四季皆有景。同时,强化环境卫生管理,增加清洁频次,让公园时刻保持清爽整洁,此外,完善基础设施维护机制,及时维护破损的路面、座椅等,为市民提供更优质的游园体验。”河口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绿化股副主任于伟表示。
下一步,河口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将持续深化“精修细养”管理模式,在提升城市“颜值”与“气质”的同时,让每处绿化细节都成为品质生活的载体,倾力谱写“黄河入海口,湿地花园城”的生态新篇章。
初审编辑:康梦芸
责任编辑:赵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