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康梦芸
责任编辑:赵静
大众网记者 陈子昊 通讯员 姬娟娟 东营报道
在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城街道辽河社区,非遗正悄然改变着社区生活的底色。刘氏布偶、杨氏扎刻、“纸上添花”剪纸等非遗代表性项目不再是尘封的记忆,而是成为连接邻里、温暖社区的生动实践。
社区深度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将非遗传承作为社区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通过链接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设立传习场地,免费向居民传授非遗技艺,形成了“社区+传承人+居民”的联动机制。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杨雷、宋吉英、刘培宗等定期为居民授课,让扎刻、剪纸和布艺等技艺在社区生根发芽。在传承对象选择上,社区特别关注40-60岁的无固定工作人员、困难户、残疾人和退休人员,让他们通过学习传统技艺掌握一技之长,重拾生活自信。

让非遗“活”起来,是辽河社区探索的重要课题。社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立了刘氏布偶陈列馆、扎刻技艺培训课堂、剪纸课堂等特色活动空间,不断丰富文明实践的内涵。“火虫学堂”作为社区创新实践的亮点,为孩子们提供了立体画课程、剪纸活动、手工实践等特色课程,让孩子们在传承人的指导下,亲手制作布偶、学习扎刻,让非遗技艺在年轻一代手中延续。
同时,辽河社区积极探索,将非遗传承与社区治理有机融合。社区通过“贴心娘家人聊聊吧”妇女活动、“萤火虫义警巡逻”志愿服务、“集体生日会”敬老爱老服务等活动平台,融入各类非遗元素,在促进邻里关系的同时持续增强社区凝聚力,构建起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此外,辽河社区积极对接需求清单、资源清单、项目清单,集结各单位优势资源,结合16支社团队伍,形成契合群众需求的志愿服务项目,在心理疏导、精神文明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今年以来,辽河社区已组织非遗展示展演活动70余场次,服务群众2000余人次。不仅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还有效地促进了邻里和谐,增强了社区凝聚力和居民归属感。
未来,辽河社区将继续探索“民俗+公益”新模式,让更多居民在参与中收获归属感与幸福感,使非遗真正成为社区治理的有效载体和强大动力,让古老技艺在新时代的社区生活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初审编辑:康梦芸
责任编辑:赵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