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东营10月27日讯 近年来,社会各行业领域对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重视程度不断提升,警示教育作为预防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积极作用发挥日益明显,特别是在增强广大党员干部廉洁、自律、自省意识和防腐巨变能力方面的效果已经得到公认。客观上看,随着当前形势的发展,实现预防工作的快速进步必然要对警示教育提出更高要求。笔者认为,构建特色警示教育体系势在必行。
一、构建特色警示教育体系的必要性
特色警示教育体系的关键所在是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有目标的突出重点,有选择的打造亮点,成为反腐倡廉和预防职务犯罪的有力武器。可以说,有特色的警示教育能够进一步争取反腐败斗争的主动,使反对腐败和不正之风等工作的重心前移,缩减了腐败与反腐败的时间差,能够更加有效的防止和预防腐败。特色警示教育由于因地制宜,具有更强的教育性和震撼性,可以更好地从源头扼制腐败和不正之风的发生和蔓延,更加有效地挽救可能犯错误或正在犯错误的党员干部。
二、构建特色警示教育体系的硬件配套建设
(一)应发挥历史资源的感召优势创建红色廉政教育基地。充分利用当地的革命传统历史优势,大力弘扬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将当地革命纪念馆作为开展警示教育活动的重要基地,在每年清明、七一、八一、十一等重大节日组织全县各级党员干部参观,缅怀革命先烈,学习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使参观者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应发挥羁押场所的震撼优势创建预防警示教育基地。大力提升警示教育的震撼性和感召性,在当地看守所、监狱等羁押场所建立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基地,将参观看守所、监狱融入每次的警示教育活动当中。
(三)应发挥派驻检察室的地域优势创建基层干部预防教育基地。充分发挥派驻检察室贴近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在检察室设立主要面对基层干部的预防教育基地,有针对性的面对基层党员干部开展各项警示教育活动。
三、构建特色警示教育体系的活动创新
(一)探索警示教育进法庭活动模式。将警示教育活动与法庭庭审有机结合,在开展警示教育进法庭活动中把握“三个突出”,即突出人性化、现场化、社会化,确保活动客观公正、直观生动、深入有效。同时,注重挖掘“家庭助廉”的作用,邀请干部职工家属一同参加活动,面对面感受被告人犯罪行为给其家属、家庭带来的巨大痛苦,提高预防职务犯罪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二)探索监区实地参观活动模式。将参观看守所、监狱作为警示教育活动重要环节,把“观监区、听讲座、谈心得”贯穿警示教育活动,形成“先感受、后教育、在提升”的教育模式,由外到内提升受教育人员的法制意识,对前来接受警示教育的党员领导干部形成强大的震撼力和冲击力。
(三)探索特色跟踪服务活动模式。推行建议、座谈、整改、教育、回访五位一体机制,在对存在问题和犯罪情况的行业和单位及时发出调查报告和检察建议的前提下,组织相关人员召开座谈会,讨论如何能够更好地落实报告、建议中整改问题的对策。根据讨论意见指导有关单位深入开展整改工作,组织举办法制讲座、法律学习等活动,将教育融入整改的全过程,以整改带动教育,以教育推动整改,有效提升相关工作的效果。
四、构建特色警示教育体系的社会资源整合
(一)利用好预防志愿者的人力资源。落实目前多地正在推行的预防志愿者制度,将志愿者队伍打造成开展警示教育的新生力量,特别是充分发挥志愿者来自各行各业的优势,在统一组织开展各类警示教育活动的同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鼓励、引导其自主开展各项活动,根据行业特点形成有针对性的特色模式。
(二)利用好预防协会的社会资源。预防协会成员单位涉及范围较为广泛,往往包括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广泛分布于社会各个行业领域。因此,检察机关预防部门应有效发挥预防协会会员单位的积极作用,实现会员单位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科学合理统筹部署,有效形成推动预防工作的合力。
(三)利用好家庭助廉的环境优势。应尝试与妇联、民政等部门协调配合,探索实现家庭助廉的方法和途径,使家属们从意识根本上认识到合法收入与非法所得给家庭生活带来的巨大反差,帮助家属抵御金钱诱惑,不沾不义之“腥”、不取不明之“利”、不拿不法之“财”,使家属成为廉洁从政的监督员,拒腐防变的安全员,家庭助廉的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