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理论宣讲要做到“五忌五要”

2023-12-04 16:38:00 来源: 垦利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作者: 魏海玲

  党的创新理论如何“飞入寻常百姓家”,是一个理论课题,更是一个实践课题。宣讲是党的理论工作在基层的主要方式,也是党的创新理论走进千家万户的重要途径。理论宣讲要真正入脑入心,需要做到“五忌五要”。

  忌照本宣科,要入乡随俗。毛泽东同志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曾说:“共产党员如果真想做宣传,就要看对象,就要想一想自己的文章、演说、谈话、写字是给什么人看、给什么人听的,否则就等于下决心不要人看,不要人听。”宣讲要学会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只有这样,才能避免鸡同鸭讲、不知所谓。宣讲入乡随俗要做到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理论宣讲通俗化。毛泽东同志当年给长沙人力车夫讲课时,用“工”字放在“人”字上面变成“天”的例子,形象地告诉大家,工人的力量如果联合起来可以顶天的道理。宣讲人员必须深刻理解党的理论,把“普通话”翻译成“地方话”,把“书面语”转化为“聊家常”,才能保证党的政策传到千万家,党员群众学得深、学得透、记得牢。另一方面,把理论还原为生动实践讲。理论高于实践,又源于实践,抽象、理性的理论知识由生动、感性的实践总结而来。主题宣讲的一篇通稿,类似人的骨架、树的树干,基层宣讲在把握其规定性和标本性的基础上,要把其血肉、枝叶加上,复原成一个活生生的人、一棵枝繁叶茂的树,讲出理论背后热气腾腾、生机勃勃的实践故事和鲜活案例,让人们感同身受,继而对党的创新理论产生思想认同。

  忌大水漫灌,要精准滴灌。大水漫灌是粗放式管理,既浪费资源,又效果不佳。基层理论宣讲面对的是庞大的群体,需求复杂多样。按照年龄结构区分,群体由老、中、青、幼组成,老年人群体的需求多聚焦在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安等方面,中年人群体多关注国家大政方针、子女教育、投资理财等方面,而青年群体则对时政热点、自身成长比较感兴趣。从职业角度看,国家公职人员、企业职工和自由职业者的需求又不尽相同。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需求,同时一个时期的需求也会多样化。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把人的需求由低到高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这五个层次的需求在一个人身上,是同时存在的。基层理论宣讲要由“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实现分众化管理。在宣传主体上下功夫,突出专业化宣讲。从宣讲主题出发,“找准金刚钻,发放瓷器活”,按照“专业人干专业事”的标准,选拔一批、培育一批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和沟通力过硬的宣讲人才,真正做到能讲、善讲和会讲。对宣传对象区别待之,分块管理。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基层理论要根据受众的不同需求,看人下菜碟,提供“上门做饭”服务,按需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宣讲。

  忌坐而论道,要坚持问题导向。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基层理论宣讲不是只就讲而讲,其目标是解决群众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一解思想之惑,二解政策之渴,三解精神之压,四解生活之难,只有做到这四解,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才会大大提升,对党的全面领导才能产生情感认同、思想认同和政治认同,才能真正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基层理论宣讲坚持问题的导向要义之一是宣讲不能只谈理论说成绩,更要把其定位于察民情、解民意,畅通民众的表达渠道,聚焦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关注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和揪心事,指导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基层理论宣讲要义之二是宣讲员既要做好理论政策“宣传家”,又要做好业务“实干家”。农村俗语说得好,“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傻把式,连说带练全把式”。连说带练的“全把式”,绝非可遇而不可求,而是可练习可培养的。创作一个质量上乘的宣讲稿绝不能闭门造车,一个优秀的宣讲员也不可以只站在宣讲台上。要学会在宣讲中调查研究,从而发现问题;在调查研究中宣讲理论政策,从而解决问题。这个过程不仅锻炼了宣讲员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把理论、政策更精准地讲进了群众的心坎上。忌假大长空,要短小精悍。随着数字科技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新媒体时代也随之到来。新媒体时代呈现出信息碎片化和受众多元化的特点,各种信息时时更新、繁芜复杂,受众更是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原来的宏大叙事、长篇累牍,已远远落后于时代。对于冗长的信息,老年人是没精力看,中年人是没时间看,青少年是直接没兴趣看。所以,基层理论宣讲要学会化繁为简、化整为零,变大为小,用小角度讲清大道理、小故事反映大时代、小细节映出真感情。要做好新时代的基层理论宣讲工作,一方面要学会借用精品资源。具体到一个县区或一个镇、街道,受专业人才和财力等条件限制,自己创作理论宣讲精品的能力有限,要扩大视野,主动借助省、市等上级创作力量,定向创作一批理论宣讲精品。同时,充分利用学习强国、灯塔在线等学习平台,定期向基层群众推荐优秀理论宣讲作品。另一方面,要学会围绕同一主题,作系列产品。对于一个重大主题,用“解剖麻雀”的细心和耐心,逐步逐项分析,找出关键点,对关键点作深度理论分析,推出相应作品。每部作品既可以单独解读,同时又可以与其它作品相互关联解读,这样就能对主题实现整体性把握,有效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忌单兵作战,要打组合套拳。无论干什么工作,一个人的单兵作战都不能够长久。基层理论宣讲工作从来都不是宣传部门的“独角戏”,做好基层理论宣讲,首先必须坚持“一盘棋”,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各部门履职尽责、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大宣讲”格局。其次,要线上线下同步走。群众在哪里,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就要做到哪里。那么,群众在哪里呢?一份报告显示,抖音用户数已经超过10亿,日活超过8亿;B站移动端用户达到2.76亿,日活7940万,活跃用户日均使用时长达到95分钟。群众从传统意义上的“田间地头”,已经转移到了“掌上指尖”。但是,在农村、社区还是有一部分老年人很少上网,甚至不上网。所以基层理论宣讲既要上天,也要下地,保证一个群众都不少。最后,要由点到面,再到多面开花。一个好的宣讲题材,不能只讲“一次完事”,要时时讲、常常讲,讲成一个典型案例,讲成一个宣讲品牌。理论创作形式多样,一个题材在写成文字故事宣讲的基础上,要延伸一步,搬到舞台上进行文艺宣讲,“理论宣讲+”永远是开放模式。同时,优秀的宣讲队伍不仅可以本区域内巡回讲,也可以跨区域交叉串讲,实现宣讲资源最大化。(垦利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初审编辑:赵静

责任编辑:马宝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