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钻井五公司:群众性创新活动为超产保效助力

2013-09-29 14:30:00    作者:巩念福 张永国 张星艳   来源:胜利日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特殊工艺井 海油陆采 创新方案 创新作用 创新文化
[提要]依托创新工作室这个平台,今年上半年,黄河钻井五公司共收到上报的技术创新成果和论文75项,这些成果从不同层面总结了钻井施工中的好经验、好方法。黄河钻井五公司先后获得的30多项国家专利,十几项局级创新成果,每年直接或间接产生的生产效益达千万元。

  依托创新工作室这个平台,今年上半年,黄河钻井五公司共收到上报的技术创新成果和论文75项,这些成果从不同层面总结了钻井施工中的好经验、好方法。令人欣喜的是,这些创新成果来自公司的各个层次。全员性的技术创新,不仅有效提高了黄河钻井五公司的科学打井水平,更为公司技术进步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

  对企业而言,创新,永远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不竭驱动力。黄河钻井五公司现有员工1788人,有27支钻井队,主要从事油气勘探开发、芒硝井钻探等行业。他们一直十分注重科技创新工作,是国内定向井、水平井等特殊工艺井施工最多的专业化钻井公司,也是油田新工艺、新技术实验应用的基地。近年来,随着油田勘探开发和地域条件的变化,这个公司承接的特殊工艺井比重越来越大,尤其是定向井,2011年和2012年都达到了94%以上。市场需求决定了市场定位,大比重的特殊工艺井也对钻井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科技创新的基地

  黄河钻井五公司把“科技领先、人才强企、文化制胜、绿色低碳”作为公司发展战略,把创新文化作为钻头文化的精髓,不断进行拓展和开掘,提出了“时时注重创新,人人参与创新”的理念,建立起了自上而下的创新创效网络。在实际工作中,他们构建起由公司创新工作委员会——创新工作室——基层创新小组组成的三级体系,黄河钻井五公司创新工作室倡导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以创新为核心,以工作室为平台,以相互合作为方式,以项目研究与应用为载体,以促进技术、技能人才成长为目的,围绕降低成本、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技术革新、安全生产等主题,组织开展技术攻关、技能培训、管理创新、科学研究、学习交流等活动,每季度征集一次创新成果,每半年进行一次成果评审,每两年评选一届“十大创新人物”和“十大创新成果”,推动了全员性创新活动的开展。对于真正有潜力、有实际效果的创新成果,一方面积极向上级申报,一方面加大推广应用力度,激发了广大员工的创新创效热情,培养出了一批爱钻研、懂技术、会打井、能创效的人才团队。

  黄河钻井五公司群众性创新活动如火如荼,平均每三天诞生一项创新成果,每年创新创效千万元。《控制与减少井下事故、提高钻井综合效益》、《“五优”管理法在非常规井中的实施》、《常用钻头安全对接器》、《牙轮钻头水眼取出器》、《一种新型“钻井泵参数记录仪”研制》、《30DB电动钻机泥浆泵自动停泵设计》、《鼠洞钻井液清理器》、《顶驱液动旋塞和泥浆泵连锁的创新设计》、《钻井用风冷式电磁涡流刹车远程控制及应用》、《非常规井下套管快速灌浆装置》就是其中的代表。

  创新工作室已经成为黄河钻井五公司科技创新的基地。在这里,人们将会把新工艺、新发明、新创造、新成果,源源不断地向钻井一线输送,在井队的实践中得到印证和完善。

  人才成长的摇篮

  黄河钻井五公司坚持“人人是人才,人人可成才”理念,采取“强化教育管理培养人才成长、开展创新活动拉动人才成长、选树创新人物引领人才成长、完善管理机制激励人才成长”四项举措,打造了一支素质高、技术精、能力强的人才队伍,充分营造了“解放人才、凝聚人才、人才辈出、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

  在40577钻井队,工程师孙玉庆发明的牙轮钻头水眼取出器大显神功。不到三分钟就完好的取下了三个水眼,省工省时还省成本。在32498钻井队,队长李明生带领泥浆工正在回收溅出的钻井液。他们自主研制的节流装置不仅保护回收了钻井液,防止了高压钻井液伤人,也保护了环境,减少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山东省首席技师、油田技能大师杜书东说:“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大家的智慧聚集在一起,许多难题就会迎刃而解,而且很多同志工作在一线,解决基层的问题更直接,更具有针对性,技术革新更具有方向性。创新工作室已成为公司技术创新的助推器和员工技术素质提升的加油站。

  黄河钻井五公司创新工作室改变了过去单打独斗的局面,形成了多工种、多岗位联合作战的格局,推进了员工技术创新由个体型向团队型提升。这种团队创新机制,使每个人的能动性都得以充分的发挥。所以,人的创新作用就显得更加鲜活,更加生动,更加活跃。在公司如火如荼的创新活动中涌现出葛磊、丛会民、王建军、李风叶、邵明瑞、李明生、孙玉庆、代尊江、李明、董润科等一大批创新人物,他们善于思考、刻苦钻研,成为创新活动的带头人。

  技术交流的平台

  近几年,黄河钻井五公司党委把技术创新、技术成果转化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公司坚持每半年开展一次技术创新成果评审奖励,每两年召开一次科技工作总结表彰会议,这种逐步健全的激励机制,使技术创新成果更加成熟完善,更快地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通过这种上下联动、理论交流与实践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激发了更多员工创新创效的热情,参与人员从井队正职、工程师辐射开来,扩大到副职、大班骨干,乃至小班员工,一场群众性的技术创新活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针对员工成分复杂,新员工多的实际情况,积极推进在技术创新工作中的导师带徒活动。代尊江、代冉冉父女两人搞创新成为这里的一段佳话。他们是父女,在创新工作中他们又是老带新的关系。导师带徒,师傅认真传授,徒弟虚心好学,以老带新,技术创新蔚然成风。以山东省首席技师杜书东和黄河钻井总公司石油钻井工首席技师王建军为主的技能人才创新团队,他们把自身创新和带动他人创新融为一体。在创新工作中,呈现出课题立项多、创新成果多、技能人才培养多的好景象。

  创新工作室是开展群众性创新活动的一个技术交流平台。创新工作室定期进行活动交流,请专家来讲课答疑,共同对一些复杂的生产技术问题和设备方面的难题进行分析、研究、解决。基层井队、技术部门和QC小组在这里发表创新构想,讨论创新方案,研究创新中遇到的难题,成熟的技术创新成果和革新成果将从这里走向井场,创新工作室将成为黄河钻井五公司发展的技术支撑平台。

  近年来,一口口优质高效井的成功钻探,都与创新息息相关。黄河钻井五公司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成为公司科学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海油陆采平台丛式井综合钻井技术的推广》项目获管理局科技进步推广一等奖,《丰深和盐家地区深井钻井技术推广》、《长裸眼深井技术的推广应用、改进工艺技术》,《加快水平井钻井速度》等项目获管理局科技进步推广二等奖。黄河钻井五公司先后获得的30多项国家专利,十几项局级创新成果,每年直接或间接产生的生产效益达千万元。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玉青

更多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