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28 13:16:00 作者:李 岩 来源:胜利日报 我要评论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们常道的一句俗语,基本上成了对有过错同事的安慰语,不咸不淡,也算套话。其实,这是一句太有深意的话,认真琢磨,会惊出一身冷汗。
对此话不同的理解,会对“过”有不同的价值取向。
先说顺解,有两个取向,其中已见分歧。片面强调过的不可避免性和正常性,以此作为安慰自己、保护自己、开脱自己、放纵自己的挡箭牌。对自己、对别人的错误放松严格的要求和起码的警惕,是精神上的懈怠。这是对过错消极的、低俗的看法。第二个取向,对过错给予理解和宽容,是一种正确且肤浅的心态,正常但不积极,客观但不全面。
对这句话的认识,顺解的第二取向还要加上对这句话的逆解,才算正解。“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人从中固化了凡人与圣贤遥远的距离,却没看到改过也是凡人通往圣贤之境的路径,从而堵塞了自我修炼的机会。错犯了怎么办?错误是可知、可改的,人对错不是无能为力的,有错就消灭它、避免它。因此,要砥砺品质、完善人格、丰富学识、积累经验,有追求圣贤的理想和行动。同理,人无完人,但要追求完人。这也是正解对待过错的态度。
其实,根本用不着什么顺解和逆解,因为我们把古人一句完整的教诲之语“腰斩”了,而且扔掉的是精华所在。这句话源于《左传·宣公二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表达的是,人可贵之处是能改过。忘掉了“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断章取义之祸让人浅薄无知,才产生了不应有的思考曲折和理解“短路”。
改过是一种美德。自古以来,人们对改过表示了极致的肯定、鞭策和赞美。如子贡言:“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有过改了,人们就会给他仰视的尊重,这是多高的荣耀呀!知错不改,则被视为一种人格上不可容忍的缺陷。如孔子说:“过而不改,是为过矣!”犯了一次错,可原谅,如果知错不改,这个人的品性就有问题,他还会在同一地方再摔倒,这可真是错了。人品受到质疑甚至鄙视,这是多大的警示!因此呀,有了过,要认真知过,不讳言过,马上改过,这样才能德不亏、行少悔,可为楷模。
我们应牢记的,不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而应是“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