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06 10:10:00 作者:李 岩 来源:胜利日报 我要评论
给朋友、同事提出批评,于己是善事,于人是益事,但做好很不容易。批评的内容如何选择、方法如何运用、分寸如何掌握、负效如何回避?这些问题认识清楚与否,事关是否善于批评和批评效果的好坏。
孔子说:“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这给我们提供了善于批评的准则,即忠告是前提,善导是关键,适可是分寸,无辱是底线。掌握了它,你就可以成为一个善于批评的人。
批评不是“告”,而是“忠”告。告而无“忠”,不是发自内心的,批评就没诚意;告而有“忠”,是真正为了别人改过进步,批评是公正的、友好的。批评里要有“忠”,据我看,要做到三点:郑重其事,严肃和诚恳的态度必不可少;点中穴位,择其大而言,别纠缠于鸡毛蒜皮的过错;对人关爱,以助人提升修养和能力为目的。这样才能让人同样严肃认真地对待。
批评,要情理兼顾,有“导”“劝”“爱”在里边,即“善道”。批评,以别人改正过错和缺点为目的,不能只是指出和提醒。点到为止、轻描淡写,不是负责、友爱的态度。引导、劝诫、说服、督促、鼓励……一个也不能少,每个环节都要方法巧妙、合理、恰当。逆耳之言,如何不刺耳?要顺导不要逆导,要柔导不要硬导。没有好方法就没有好效果,只有好心不行。这样才能让人心悦诚服。
批评人为何“不可而止”?“善道之”,说明了批评者的地位,是“引导”的地位,而非“主导”的地位。导而不止,就是批评者不自觉地把自己放在了主导的地位,本末倒置,岂能结善果?
批评者,只是外因。这就决定了,劝说的被动性以及劝说效果的有限性。更不能忽视的是,每个人都有自己办事的立场和出发点,判断力和悟性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很多改变不会一蹴而就。批评大都不会无条件的有力和有效。批评者作为局外人,认识到这一点才能理性起来,对别人的错误,就不会盲目引导、顽固规劝,就能够把捏分寸,适可而止。这样才能继续保持和谐关系。
作为一个聪明的批评者,作为一个善于批评的人,不要过于渴求批评的正作用,副作用才是需要用心回避的。批评别人之所以适可而止,就是为了止辱,为了避免自己陷入困境。我觉得,批评过度会招来三种不利的情况:竭力劝说没有作用,是无能之辱;惹火烧身,给自己身心招来伤害,是人格之辱;让人产生反感或忌恨或成仇,连朋友也没得做了,是伤情之辱。好心办成了坏事,好事办成了糗事,批评越过了止辱的底线,何苦来哉!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