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25 08:33:00 作者:马玉岭 来源:胜利日报 我要评论
大众网东营3月25日讯 从小区丰富多彩的广场活动吸引居民参加,到利用闲置房屋引入胜大超市入驻小区后购物的便利;从患者通过绿色通道就医后挥洒的热泪,到员工帮扶救困计划的丝丝感动……这些都源于电力管理总公司连续多年始终坚持实施“联心暖心工程”,推进民生建设,尽心竭力为员工群众办实事、解难事。
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俺们小区现如今路平、灯明、景美、设施配套,生活在这个小区,我觉得很知足!”居民李炳森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通明苑小区的住房多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1997年随着主业单位整体迁出,加之地处偏僻,原本热闹的小区冷清起来。因基础设施陈旧落后、公共配套设施不完善等引发的问题屡见不鲜,加上后来中小学撤销、医疗单位合并等,使得这里的居民,尤其是电力员工在居住环境方面产生了极大的心理落差,牢骚越来越多。
“努力让民生工程成为员工群众的满意工程、民心工程,让发展成果惠及每一名电力员工群众。”这是公司领导在民生建设上达成的共识。他们充分发挥主营单位优势,协调社区、热力等有关单位,积极筹措资金,加大通明苑小区基础设施维修改造力度,着力改善提升小区居住环境,相继完成道路整修、文化广场新建、路面硬化、下水管道改造、低压配电设施改造、路灯照明改造等工程,为居民楼安装146个楼宇防盗门、改造暖气管网198户、更换清洗排污管网6343米,争取240套廉租房改造计划和中石化老旧小区改造投资计划。
不仅如此,他们还与有关单位积极协调,将胜大超市引入了这个不足千户的小区,让居民切实感受到了“幸福来敲门”的喜悦。
“小区内道路更平整了,广场更整洁了,路灯更亮了,购物更方便了,文化味也浓了,小区改造真是办到我们心坎上,期盼啥就来啥。领导们没有忘记我们,把我们当亲人,想方设法让我们住得舒心,过得开心!”正在小区广场锻炼的王大妈激动地说。
把温暖送进群众心窝里
2013年5月,电力员工单花荣通过绿色就医通道,在较短时间内与北京的医院取得了联系,使患病的丈夫顺利预约到北京专家,成功进行了手术。单花荣激动地说:“多亏这个绿色就医通道,从免费预约、挂号、住院到交通服务,都为我们考虑得很周到。”
针对员工家属反映强烈的前往首都看病的愿望,公司专门与驻京办事处建立合作关系,开通了“绿色通道”,为员工在京就医提供实实在在的便利。如今已有超过200余名员工家属受益。
“绿色就医通道”是电力总公司领导班子全力落实职代会承诺的7件民生实事的一方面。
“民生无小事。民生工作事关千家万户,要解决好民生问题就必须把员工放在心上,为群众排忧解难,让居民方便舒心。”公司党委书记贾志毅的话饱含深情。
改善民生不仅需要宏观层面上的“大手笔”,更需要微观层面上的“针线活”。公司领导带头调研,倾听民意,每年承诺为员工群众办7件实事,涉及安全、培训、住房、就医、就餐、帮扶救困等方面,件件事情关乎群众切身利益和迫切需求。
“真是雪中送炭,要不是公司救助,俺这一家过不了这个坎。孩子结婚当天房子突然着火,屋里东西全烧毁了,这对于我们这个家真是晴天霹雳。危难时刻,公司主动送来了捐助的1万元,还组织大伙帮着一块儿收拾……”回忆起六年前发生的一幕,遗属张长莲掩饰不住内心的感激之情。
为了使民生工程形成长效机制,公司成立困难帮扶救助工作领导小组,制订出台了《电力管理总公司民生建设长效机制》, 336名党员干部与252个困难家庭结成帮扶对子,为困难家庭建立“爱心档案”和“健康档案”,定期进家入户发放连心卡,开展志愿服务。
同时,他们还开通“员工心声”热线电话和心理工作室北站咨询热线,及时了解员工群众心理方面的诉求。
2011年10月成立小区居民委员会,由退休科级干部、退休职工、劳动家属构成,架起了联系主业单位、社区和员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居民有了自己的“代言人”。
数据印证变化。近5年来,公司各级领导干部走访困难家庭4500多人次,为遗属户、特困户家庭累计发放慰问金260余万元。
把满意写在群众笑脸上
翻看通明苑小区居委会的意见簿,记者发现从成立之初的每年200多页,缩减到现在每年30多页。居民诉求从原来的小区水电气暖管线老化、路面破损等大环境问题,到现在的邻里关系、下水道排水不畅等细节问题,居民诉求也有了很大转变。
变化得益于公司19年来雷打不动的每月16日领导接访工作,变“员工上访”为“领导下访”,让通明苑小区居民尝到了甜头。
听民声方能知民生,解民忧方能暖民心。通过面对面拉呱、心连心交流、实打实接访,解决具体问题,最终形成居民公约。整整19年,先后接待居民2000余人次,接受居民服务诉求600余人次,解决服务难题1000余项。
如今,群众提困难、挑毛病的少了,主动参与管理、支持开展工作的多了。
千家忧乐在心头,一枝一叶总关情。在通明苑小区,一件件民生实事如花儿般争相怒放。员工群众普遍感到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