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评说:自省,改过才有力量

2014-04-03 08:37:00    作者:李 岩   来源:胜利日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自我完善 立行 自身修养 辩证法 心扉
[提要]是心的反应,说明批评触发了自省;如是皮的反应,说明批评没有入心,只是被人戳穿后的尴尬和慌张。对于被批评者来说,如果真的想提高自己,一定要正视自省的主导作用,真正做到“闻过而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

  孔子主张,人要经常 “内自省”“内自讼”。用现在的话,就是要开展自我批评。这是对修养自我主导的深刻而正确的认识。看来,他是懂辩证法的,知道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二者的地位和作用不同。

  每个人的进步,都需要批评,因为有些毛病自己看不到,有些毛病的改正离不开别人帮助,但自我批评是决定性的,批评者和被批评者要处理好二者的关系。这是内因论决定的,违之就很难达到“治病”的目的。挨批评的人,红脸了出汗了,有人就觉得批评有了效果。这只是一个合理的推测,不一定正确。要看是心的反应,还是皮的反应才能做出正确判断。是心的反应,说明批评触发了自省;如是皮的反应,说明批评没有入心,只是被人戳穿后的尴尬和慌张。

  自省,是欢迎批评、接受批评的前提。对于被批评者来说,如果真的想提高自己,一定要正视自省的主导作用,真正做到“闻过而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敞不开心扉,再深刻的批评、再中肯的道理,也转化不成自身修养的养分。自省者,是上进的被批评者,唯有自省的精神,才能虚怀、包容,对批评甄别、提精、反三、立行,真正让道理和心境相融、统一,持久自我完善,扎牢思想之根,结出善行之果。

  批评,是思想的交流,不是嘴上的交锋。对于批评者来说,即便是真的想帮助别人,也要承认批评效果的有限性,牢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善于批评,关键不是在你的开诚布公、你的循循善诱,而是在于你能适可而止,不让批评越过止辱的底线。止辱者,是聪明的批评者,一定要牢记自己是外因,对于别人的错误,做到引导好就可以了。只有好心不行,硬把自己放到主导的位置,越过了批评的底线,劝告就会变成争吵,批评就会变成敌对,问题解决不了不说,还会恶化关系、激化矛盾,何苦来哉!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玉青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