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东营4月25日讯(记者 张坤)当前,油田各单位都在以“四化”建设为支撑,积极推动符合胜利油田实际的油公司模式。作为油田唯一的发电厂,胜利发电厂则通过打破原有的单人单岗运行模式,整合运行岗位人员,压缩管理层级,实现优化生产运行节奏,为电厂生产运行提质增效。 打破16年运行模式 施行单人多岗责任制
24日上午8时,胜利发电厂一期运行部丙值单元长吴东会开始值班,工作期间主要负责锅炉、汽机和电气三套设备的正常运行。此前,吴东会的职务是锅炉运行值班员,只负责锅炉运行。
从只负责锅炉运行到负责锅炉、电气和汽机三套设备的运行,被称作全能值班。吴东会说,从4月9日起,全能值班这一模式开始在一期机组正式实施,从而代替了过去16年来一直实施的一个专业一个人的运行模式。
同样,也是在4月9日这一天,担任发电厂二期运行部见习班长的毛其东和他的29名同事一起,离开各自的岗位,成为三期项目生产运行筹备组成员。他们有的熟悉设备,有的接受培训,有的外出实习。
吴东会和毛其东身份的变化,以及全能值班在一期项目的出现,都源自胜利发电厂今年以来一系列的机制体制的改革创新,劳动生产率也随之得到提升,走上了一条“油公司”之路。
谈到改革创新,胜利发电厂厂长刘豫龙说,是基于当前和长远两个方面的原因。当前来看,电厂三期项目面临即将投产,需要260人,但基于油田严峻的劳动用工管控形势,只有自己想办法内部挖潜优化人力资源来解决。
从长远来看,目前电厂一期机组的一个专业一个人的运行模式已经落后,“锅炉、电气、汽机值班人员各自为战,不利于统一指挥和调度。”同时,由于人员老化,并且长期从事一项工作容易导致职业危机意识淡薄,“从打造一流电厂的要求来看,再难,这一步也要走出去。”
撤销8个基层队 技术人员充实班组实力
从3月17日开始,发电厂汽机部、锅炉部、电气部和热工部等四家主要生产单位,除了3位领导之外,只设立安全管理员、办事员、政工员和经管员各1人,所属的8个基层队全部撤销。
涉及的30名干部和技术人员全部下沉到班组和技术岗位,形成了三级直管班组的管理新模式。锅炉部教导员丁宇看到了新变化,“技术组人员下沉到班组后,班组的技术力量明显加强,承担项目更有底气和实力。”
在压扁管理层级的同时,胜利发电厂还对运行队伍进行整合。打破专业界限,推行全能值班,一期主控室的3个专业运行队伍被整合为一家,变分散管理为集中管理,“相当于一家人了,指挥更便捷,反应更迅速。”刘豫龙说。
借助信息化改造提升,汽机循环泵房、汽机零米、锅炉零米3个运行岗位全部实现了无人值守,共有15人被解放出来。在此基础上,统筹运行队伍,合理配置一、二期主控运行人员和三期生产人员,为三期项目运行准备了30名运行人员。
胜利发电厂党委书记倪承波形容此次改革为“中心开花”。他表示,在主要生产单位改革取得成功后,目前正在研究其他生产单位、机关部门和后勤部门的改革调整方案,“将来会有更多的优化出来的人员充实到三期项目运行中去。”
反承包,也将成为胜利发电厂破解三期项目运行人员紧张的有力手段。按照“独立核算、一体化运营”的要求,不仅优化出来的人员在三期项目可以获得劳务,对全能值班人员的劳动强度增加进行补偿。而且,生产部门也可以到三期项目承揽业务获取劳务,职工收入会有大幅提高。
“过去是单一专业精通,现在是三个专业融会贯通。”吴东会表示,“这个变化会有难度,但我会克服困难,通过培训和自学请教等方式,做到融会贯通。每个人只要肯努力,都会实现目标。”10多天时间里,那些下沉到班组的队干部很快适应了角色的转变,进入到工作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