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东营7月21日讯(见习记者 李慧君 通讯员 钟林)日前,埕南13—平17井定防砂方案,胜利油田河口采油厂工艺、地质两所的专家、技术人员近20人又开起了研讨会。在埕东油田,每防砂一口井,类似这样的碰头会雷打不动。
碰头会仅仅是河口采油厂实施地质工艺一体化,提升埕东油田治砂成效的一个缩影。从最初的方案研究到措施实施过程,再到作业后油井管理制度的制定,在每一环节,这个厂地质工艺部门围绕增油稳产中心,打破管理之界,统筹整合各自的专业技术优势,智慧融合将油井防砂措施、生产管理优化到了极致。
地质工艺一体化既是对采油厂技术、智力资源的统筹优化,更是采油厂围绕生产提质增效大局谋求转型发展的积极实践。
河口采油厂埕东油田馆陶组油藏埋深浅、胶结疏松,储层出砂严重。近年来,随着注水开发的持续,油藏胶结物溶蚀造成地层出砂进一步恶化。更为重要的是,为寻找产能接替,采油厂开始向厚度薄且物性差的层系进军,这些层系存在高泥质、粉细砂等特征,在业内被称作低品位储层。同时,由于开发需要,直斜井、水平井及侧钻井等复杂井型越来越多,井身结构复杂直接造成了防砂措施施工难度的加大。
转型就要打破传统模式。自今年年初开始,河口采油厂为埕东油田治砂提供特殊待遇——地质工艺联手,通过基础资料、专业技术共享,对储层采出程度、物性等进行精细研究,对储层油水关系进行精细刻画,细致排查每一口井的防砂增产潜力。
联合攻关带来的是对油层认识的深化,这为埕东治砂开辟了新的天地。如今,河口采油厂已建立起一套更为科学、成熟的埕东防砂模式。首先发生变化的是近井地带污染处理环节。根据每口井的地层情况,他们对汽举、酸化工艺的各项施工参数进行精细化动态控制,并采取试挤措施严格验证污染解除效果,为挡砂屏障的建立净化周边环境。
“充填砂好比‘玉米粒’,地层砂好比‘谷粒’,谷粒充填混入玉米粒间隙带来的直接后果是渗透率的大幅下降。”对于挡砂屏障纯度的重要性,河口采油厂工艺研究所防砂室主任邵现振如此比喻。为此,采油厂技术人员还专门开展混砂带渗透率实验,并重新建立了高砂比、高排量充填方式,尽可能减少混砂带,他们称之为“高密实”充填。埕22-斜73井日增油7吨,埕44-平2井日增油8吨,埕南13-平51井日增油9吨……一连串耀眼的数据表明,“高密实”充填方式可谓对症下药,见到了实实在在的油效益。
防砂措施优化是基础,接下来的油井日常管理则是确保防砂长效的另一个关键节点。每一口井防砂结束后,河口采油厂地质工艺技术人员联合进行现场办公,为油井量身定制一套最优工作制度,他们通过优化调参、试挤等日常管理措施的实施周期、控制参数等,帮助采油矿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保障防砂井长期稳产。
地质工艺一体化促进措施管理最优化,更带来了油井防砂效益的最大化。今年以来,河口采油厂已累计在埕东油田实施防砂措施46井次,累计增油7400余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