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东营5月11日讯 近日,公司市场开拓捷报频传,令人欣喜。
这背后,是公司在低油价新常态下,市场策略转变及积极开拓的必然。同样,更是市场开拓人员努力付出的结果。其中,郑大海就是一个突出的代表。
郑大海,标准的东北小伙儿,黝黑的脸庞,有一副较的好口才,投足举止间,透着一种坚韧,一种机灵。
2008年,郑大海从大庆石油学院毕业,在井队技术员、技术科资料员等岗位上干的有声有色。2012年,郑大海调入市场办。面对全新工作,他骤然增添了莫大压力。一边熟悉业务,一边向身边人学习,一边了解西部市场开拓秘籍。两年功夫,郑大海已渐趋“成熟”。
2014年下半年始,国际石油价格持续低迷,钻井市场“寒冬”显现,西部尤为严重。今年3月,公司半数以上钻机停待,近半井队职工待命在家,公司遇到25年来最为严重危机。
越在这种情景下,越能彰显市场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对此,公司积极转变市场思路,制定了跳出市场找市场、市场之外找市场的理念,寻求多元化市场,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通过分析,公司意识到,除了钻井固有市场以外,管具、固井工程部在新兴市场还大有可为空间。在西部,一勘没管具,巴派没固井,根据这一事实,在低油价影响下,面对市场寒意,能否和这些单位优势互补,大有文章可做。
正是在这样思路下,郑大海在公司领导和市场办人员的带领下,面对市场“缝隙”,开始了“艰辛市场破冰之旅”。
由公司党委书记韩立国带队,市场办人员积极同塔里木第一勘探准东项目部、巴州派特罗尔钻井公司联系沟通,成功把管具、固井优势对外输出。
最终,成功签下与塔里木第一勘探准东项目部YM2-3-H15井钻具租赁合同。同时,承揽了巴州派特罗尔钻井公司HD26-1井、RP301-3井固井施工任务,在市场寒冬的狭缝里寻求得一线生机。
但这些,还无法让公司顺利“度寒”,如何在钻井主营市场取得突破,成为市场办人员和郑大海优先思考的问题。
为更快突破主力市场难关,近期郑大海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儿,就是与甲方相关部门人员联系,掌握市场动态。一辆自行车成了他频繁来往不同甲方间的交通工具。为寻求市场,为显示诚意,他每天往返各甲方业主与公司之间。
“没有别的办法,只有每天按时去甲方有关部门,抓住一切机会向他们介绍咱们公司队伍的实力、资质。他来客人了,我就自觉站在门外等,等客人走了,我再进去接着介绍。”
郑大海就是这样固执,他相信,只要付出就有回报。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在塔里木油田塔北、库车项目经理部和开发、天然气事业部的机关大楼里,几乎每天都能看见郑大海的身影:甲方几点上班他准时报到,只要是别人不忙,他就抓紧一切机会向他们介绍公司相关施工队伍和钻机整改证明;别人忙起来,他就站在走廊里等,一等就是几个小时。
“尴尬的是找不到负责人,有时候找到这个部门,找到这个部门的人,又让去找那个部门、那个人。”
即便是这样,也没有击垮他们开拓市场的决心。
这样遭遇下,市场办人员和郑大海承受的压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公司已经多支井队连续好几个月没有工作量,个别井队甚至连市场准入资格都没有。如果市场再没有新作为新突破,公司生产经营将更加举步维艰。
这段时间,郑大海最深切的体会就是,随时行走在路上,连做梦都是在跑市场。郑大海坦言。
事实上,这也是近半年来,公司领导、市场办每个人身上每天都会发生的事儿。天道酬勤,有付出就有收获。
4月28日,公司在塔里木油田井位招标中,连续获得四口井的工作量。其中,70180队成为塔里木油田20支暂停施工井队中第一支恢复施工的井队,成功中标跃满702井。
“下一步在塔里木油田,公司70527队以综合排名第一的优势,中标已成定局。”郑大海信心满满地说。届时,公司在塔里木油田7支井队将全部盘活。
面对这些成绩,市场办人员和郑大海又将目光转向了西北局市场。针对公司井队综合排名靠后的局面,下一步,公司市场人员会详细分析排名靠后原因,对照标准找差距,对症下药,力争排名提升,争取多盘活几支井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