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东营7月1日讯(通讯员 王婷婷 石海燕 记者 李慧君 ) 在胜利油田油气集输总厂输油分厂连续两个月的成本指标排行榜上,东营原油库都稳居第一,成本指标比计划降低 3.5%。3.5%的数字看起来不起眼,但对于生产主力单位的东营原油库来说,担负着油田80%的输销任务,随着油品质量的变化,成本控制逐年加大。如何使耗能大户实现精彩蜕变,成为标杆站库致力探索的实践课题。
打起“算盘”算“小帐”
能管的都管起来。“不要小看一度电,一滴水,积累起来就是一笔可观的数字”。过去,员工往往习惯于“听命办事”,认为成本指标情况不是自己能控制的。因此,他们从“抓关键、控节点、抠细节”等方面入手,将指标分解到班组,完善了班组经济核算台帐,实施了“评比积分奖励机制”,激发了员工主动参与成本管理的热情。
陈霞是外输泵岗的员工,每次一上班,他都要先算一笔帐,“今天的单耗不能比上个班高,排量要控制在240-450 m3/h” 。依据每个时间点的温度、进出口压力等参数,他要画出泵的单耗曲线图,及时分析调整优化运行方案,力争“花最少的钱,输最多的油”。
不仅是外输泵岗,其他班组的“小账”也算的精。哪一个范围的压力更高效,哪一种方法更省力,哪些东西能重复使用,哪些习惯能节约一滴水、一度电,成为每一名员工心里打起的“小算盘”,人人争做“节能降耗能手”的热情高涨,输油单耗同比下降1.2%。
“300ml是这样练成的”
能省的都省起来。“节约”二字,本身就蕴含着“一丝一缕”之意,需用心去寻找和发现才行。
化验室的李师傅每次清洗化验仪器,只用300ml汽油。看到每次化验清洗用的汽油都白白浪费了,李师傅觉得十分可惜,通过反复试验,她找到了300ml最低最经济的用量。小经验立即在油库进行了推广,化验岗平均每天做样24次,全年共计8760次,累计节约汽油达560公斤。
为了引导全员找准成本节约的切入点,他们开展了“油料节约竞赛”、“单耗对比擂台赛”等成本小指标竞赛,激发员工自觉地从每一个细小环节入手去节约。
流量计岗员工江茂胜自行设计了污油回收装置,把化验岗做样后的原油加以回收,全年累计回收原油12.8吨,折合人民币6万余元。维修班班长李家宁只用6元钱的小铁片和铆钉,为变形散架的铝合金门打上“小补丁”,仅此一项,就节约维修费2000多元。
一点一滴“抠”效益,积少成多拾“金豆”,员工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挖掘出一个个效益增长点。
“会呼吸”的水瓶
能用的都用起来。不等不靠,主动作为,自主检修,“零成本维护”活动成为油库的新时尚。
偌大的油库,350台(套)设备设施,却处处干净整洁,难能可贵的是,连平时注意不到的窗户缝隙都一尘不染。
“这个“会呼吸”的水瓶是我们环境保洁的秘密武器”员工吴雪冰自豪地介绍道。一只普通的矿泉水瓶,里面加装了一根吸管和一个气球,利用吸力可以吸附窗户缝或设备的边边角角,有了它,打扫起来既干净又省事,员工们给它取名叫“迷你吸尘器”。
在油库,随处可见员工背着一款“多功能项修包”。别小看这个小包,里面工具可谓“琳琅满目”,除了钳子、螺丝刀、小毛刷、毛巾等修理必备工具,还有像“小吸尘器”一样由员工自己创造的“小发明”,用起来得心应手。
“无箭神弓”是用PPR管和线头棉纱制作的一个弓形丝杠清洁器,专门用来打磨丝杠。还有氧气乙炔瓶专用开启工具、多功能小推车、多功能拔轮器等工用具在维护现场发挥了大作用。
节俭的品德,已经不仅仅是“钱”的问题了,而升华为一种操守、品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