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油田石油开发中心向转观念转方式要质量效益

2016-05-11 08:50:00    作者:   来源:胜利日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石油开发 单井 胜利油田 低渗 胜发
[提要]油价持续低迷,主要开发对象为难动用储量,特超稠、特低渗等油藏横亘在面前。滨425区块转注水井10口,日油从28.6吨升至75.4吨,含水稳定在25.0%,实现了特低渗油藏的常规注水开发。

  油价持续低迷,主要开发对象为难动用储量,特超稠、特低渗等油藏横亘在面前。面对重重困难,胜利油田石油开发中心杜绝低效、无效工作量,向转观念、转方式要质量、效益。

  高架罐不再是偏远井标配

  石油开发中心所辖区块相对偏远、分散,基本没有完善的固定管网,上高架罐、单井拉油成为一种“常态”。在偏远井场,高架罐一直是标配。

  但从今年年初开始,这种模式被打破。在胜发采油管理区大43区块,油井在正常生产,但原有的高架罐已不见踪影,拉油罐车也没再露面。

  原来,这里的油已经通过管输进入附近的联合站。胜发工区有69口拉油单井,每年拉油费用在280万元左右,几乎占了胜发运费支出的一半。

  集输管网的建成,让他们节约了运费,减轻了恶劣天气对单井拉油的影响,还降低了员工的劳动强度。

  今年2月5日,胜发采油管理区大43北扩的1号、2号平台上的19口油井也彻底告别单井拉油生产方式,全年节约单井拉油费用53万元。目前,石油开发中心正加快义284区块、渤南油区的原油进管输进度,预计年可节约运费150万元。

  现场分水一天省一万元

  油井产出液通过管道汇聚到计量站,再到联合站进行油水分离,这是常态化的生产方式,但胜科管理区却在这种常态中发现了端倪。

  正常情况下,产出液从最西侧的草128接转站依次往东,经过两个接转站到草南联合站进行沉降分离后,分离水又经过这几个节点回到接转站进行回注。

  技术人员经过实地调查发现,有很大一部分水来到草南联合站“闲逛”一圈,又回到了草4-1站,一来一回白跑了近30千米。

  这不仅加重了集输系统的负担,也白费稠油外输加温的燃料。技术人员设想,如果把这部分水从草4-1接转站直接分出来,或将可以节省大量的成本。

  经过调查和论证,胜科管理区在草4-1接转站实行现场集中分水,并通过调整流程进行分水试验,确定了一天800吨的最佳分水量。

  胜科管理区主管集输的工程师武宏伟介绍,通过分水,减少了1600吨的输水量,一天节约的电费、药剂费、燃料费等合计就在1万元以上。

  常规方式开发特低渗油藏

  习惯了压裂的特低渗油藏能否可以用常规方式开发?石油开发中心给出了答案——不仅可以,而且很行。

  滨425区块平均渗透率仅为9.6毫达西,属典型的特低渗透油藏,以往靠压裂开发平均单井日油只有1.4吨。

  产量低是因为水注不进,而水注不进的原因在于钻采过程中油层被污染,使本来就小的孔隙与通道变得更加堵塞,再加上注水水质不达标,水里的悬浮物堵塞了孔隙与通道。

  针对这两个问题,他们研发匹配的钻井液体系,实现钻井、作业、采油全过程油层保护。新井投产方式也从“压裂投产”转变为“全过程油层保护+常规射孔”投产方式,新井投产费用减少70万元。

  他们还研发了小分子表面活性剂,实现持续有效注水。水质管理上精益求精,采用不同级别的超滤膜进行过滤,让特低渗油藏“喝”上了纯净水,实现了A1级水质长期稳定达标。滨425区块转注水井10口,日油从28.6吨升至75.4吨,含水稳定在25.0%,实现了特低渗油藏的常规注水开发。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46-8335000,或登录东营大众网官方微博(@东营大众网)、东营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dzw8335000)。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玉青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