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下派干部回眸帮扶村民路 殷殷爱民情

2015-08-06 15:01:00    作者:   来源:大众网东营频道  我要评论

关键词: 东营;下派干部;回眸;帮扶路;爱民情
[提要]2013年6月,我作为市直单位第十七批下派干部中的一员,带领帮扶工作组,进驻利津县凤凰城街道北于村。偌大的一个北于村,有320户人家,1078口人,总面积7400亩,其中村民宅基地占1400亩,可耕种土地占6000亩,该村在利津县属大村。

  大众网东营8月6日讯 2013年6月,我作为市直单位第十七批下派干部中的一员,带领帮扶工作组,进驻利津县凤凰城街道北于村。偌大的一个北于村,有320户人家,1078口人,总面积7400亩,其中村民宅基地占1400亩,可耕种土地占6000亩,该村在利津县属大村。

  汽车驶过宽阔壮观的利津黄河大桥,不远处就是利津县博物馆。该馆就像一幅历史画卷,让我们领略了这座古城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李竹如烈士的英雄事迹,让我们荡气回肠、肃然起敬;那些曾在军政领导岗位任职的将领,永远都是利津人民的光荣和骄傲;现在身居要职的领导干部,更是我们努力学习的楷模。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古至今,在利津这片热土上,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我们看到,现在工作在利津的干部及群众,豪情、干劲不减当年,都在适应新常态,开创新局面。利津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杜振波在利津博物馆给我们上党课,他亲切朴实的话语,令我们深受教育。炎炎夏日,冒着高温酷暑,杜书记放弃午休,带着县委一班人,到我村观摩新修的水泥路,他的务实作风,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凤凰城街道有43个村庄,在百忙之中,他们仅看了我村的帮扶项目建设,我们深受鼓舞。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和森,多次轻车简从,到帮扶村与我们交流座谈,随时与我们保持联系;从我们开始驻村到撤离,就像亲兄弟一样,一迎一送毫不耽误,让我们始终感到心里头热乎乎的。县委常委、下派工作一队队长刘军,定期到驻村组调研,跟我们签订《廉洁自律承诺书》,经常叮嘱我们“帮忙不添乱”;每当我们在工作中遇到棘手难题,只要跟他说一声,他不管有多忙,总是随叫随到。根据各村工作实际,他在抓班子带队伍中,实行“严格管理、宽严相济”的方法,确保下派干部善始善终完成帮扶任务。

  常言道,英雄在民间。利津县众多的普通老百姓,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但他们的所言所行,很值得我们借鉴学习。听说我们要为村修路,村里尚吃低保的残疾人于化平(乳名建党)个人自愿捐款2000元,在他的感召下,村两委共收到捐款5000元。村里军属纪文元、刘英芬夫妇常年有病,老纪多年患骨质增生病,走路一瘸一拐,还要咬着牙强忍着,天天靠到邻村烧锅炉打工的收入维持生活;刘英芬有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等多种病,一年四季不断药。孩子远离故乡和亲人,在云南昆明当兵,儿媳妇在滨州上班,不满一岁的孙子暂由姥姥照看,一家三代人各自生活在四个地方。老两口面对窘迫的家境,没有任何怨言,始终没拖孩子后腿,全力支持孩子安心服兵役。村里于光弟、林长菊夫妇,精心服侍照顾92岁的老母亲,他们这个九口之家四世同堂,婆媳互敬,从没有抱怨嫌弃,从没有红过脸,在全村传为佳话。于光弟夫妇对我们驻村组厚爱有加,关怀备至。看到我们忙起来不分昼夜,经常加班加点,就悄悄给我们烧汤做饭,就像对待自家的孩子一样。邻村十里堡村好媳妇孙月琴,是远近闻名的孝老爱亲好典型。这些年,尤其是全市深入开展乡村文明行动以来,像林长菊、孙月琴这样的好媳妇,以及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好人好事,越来越多。

  在下派工作中结识的两位女同志,更验证了“巾帼不让须眉”这句常言。村文书、计生主任刘玉霞是党支部委员,是家庭主妇,上有老下有小,但她一心扑在村务工作上,连自己的家都照顾不上。每逢统计数据、报表,忙起来都是没白没黑,仔细核实,认真负责。为报材料,作为54岁的女同志,经常自己驾车在北于村与凤凰城街道办事处之间来回奔波,从没有一句怨言,也从没有出过一次差错。刘主任在村委年龄最大,从不倚老卖老,但她在工作中很“较真”,凡是她认准的理,她就敢于争论敢于坚持,不怕得罪人。一次与她聊天时我了解到,她有好几位同学分别在滨州、东营等地任正县级干部。“来自农村,永不忘本,认真履职,问心无愧”,是他们的共同点。

  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年轻人,更是令人刮目相看。在参加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农村“两委”换届选举、“三严三实”教育等工作活动中,我结识的大学生选调村官、凤凰城街道双高村书记助理刘燕涛总是忙着跑前跑后,在动员群众、发放材料、辅导讲课、评比打分以及开展系列群众工作中,做的环环相扣,利利索索,从不拖泥带水。她的扎实工作作风,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小刘毕业于山东大学法学院,中共党员。这位“90后”村官热爱生活,热爱工作,除干好本职工作,还身兼数职,她是全民健身三级指导员、普法宣传员、县预防职务犯罪志愿者、共青团“彩虹桥”志愿队队长,还是县优秀青年志愿者。“百姓是水,党员是鱼,党政组织是水上的舟,而广袤的农村是中国巨轮的重要承载者”,带着这份感悟,她注重处理好学习与实践、理想与现实、干部与群众、家庭与事业等六个方面的关系,用一颗火热的心和脚踏实地的行动,让青春在沃野千畴中绽放,渲染出一片灿烂的青春好年华。

  在积极运筹帮扶项目、与村民打交道中,我们深切感受到,导致乡亲们生活、致富困难的根源,是因为他们太缺乏科学文化知识。找到问题症结后,我们以问题为导向,下定决心在两年帮扶工作中,要想方设法多向村民传播科技知识,并认真付诸于具体帮扶行动中。我们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村民、上学的孩子,先后参观了东营开发区天信光伏太阳能发电公司、海容新型建筑材料公司、软件园智慧森林、消防大队。通过参观学习,村民们接触到许多新鲜并且有实用价值的科技知识,感受到了科技的神奇作用和魅力,受益匪浅。每次活动,我们都注重以科技为主题为引领,向他们介绍科技成果在百姓日常生活中的普遍运用,让大家增强学科学用科学的主动性。根据我们的成功做法,我和薄遵锋同志合写的《把科技种子播进农民心田》,被市委组织部收录《第一书记工作案例》。

  对村内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我们也伸出关爱之手,让他们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村里有个4岁聋哑女童于春轩,父母均有残疾,生活困难,孩子康复、上学事宜,根本无从谈起。经多方联系协调,我们帮助于春轩到东营市特殊教育学校(聋哑学校)入学,圆了她的入学梦,解决了孩子生活、学习、康复训练、矫正治疗等大问题,使这个贫困家庭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前方出题目,后方做文章。对我们提交的帮扶项目调研报告,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王洪军、纪工委书记郭兴建、时任政法委书记杨成学、组宣部部长张建立等领导,先后到村调研论证、现场办公,在广泛听取村两委、村民意见的基础上,按照市委组织部下派办指示精神,结合北于村实际情况,确定以解决民生问题为出发点,先从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行路难问题做起,为村民办实事。以前村里没有一条像样的公路,出租车都不愿意进村,村集体经济发展也受到制约。2013年我们申请帮扶资金136万元,修建2400米水泥路,配套排水、绿化亮化工程,解决长期困扰村民出行难问题。前期组织村民参加科技培训是手段,转变应用才是目的。我们在驻村帮扶期间,始终注重打科技牌,让村民感受到科技成果给日常生活带来的便利。修路中,采用冷再生技术,将原破旧沥青路面通过粉粹高温搅拌处理后,回填加固路基,变废为宝,节约了大量土方,保证了质量,缩短了工期。该村以前没有一间像样的办公室,村委开会只能到暂租的农家小屋,村民文化生活匮乏。2014年我们申请帮扶资金70万元,建村文化大院,在大院屋顶建光伏太阳能发电站,解决文化大院照明用电问题,多余电卖给国家,实现村集体经济“破壳”。

  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毕竟都是有限的,因倾心帮扶工作,我们都是舍小家顾大家,根本顾不上家庭。2014年5月,我爱人患病在济南住院,我正忙着筹备北于村修路工程,没能陪爱人看病、护理。孩子在外地当兵,家中没人陪床,只有在爱人出院那天,我才请假匆匆赶到济南看望。2014年8至12月,家中85岁高龄的父亲因心脏病连续三次住院,八旬母亲和家中兄姐轮流陪护,我只能利用周六、周日时间,赶回青州陪护老人。孩子远在重庆武警总队服现役,因紧张超负荷训练导致两膝积液、脑血管痉挛,住院治疗近两个月,因忙于工作,我无暇过问,更谈不上去看望、照顾;后来孩子面临报考警校,我没能抽出时间关问一下,也没空联系老师给予辅导,孩子考学落榜,至今仍是普通一兵。

  在市委组织部下派办及工作队领导下,市直下派干部按照“抓党建,促发展,惠民生,转作风”的要求,勤于思考,勇于开拓,都干得有声有色,受到群众欢迎,赢得良好口碑。6月26日,置身北于村民热情欢送场面,作为从警26年、经历多场火灾爆炸抢险救援、多次目睹生离死别场景的我,竟情不自禁流泪了。那天,得到我们工作组要撤离的消息,北于村老少爷们放下地里农活,齐聚驻村工作组办公室,与我们话别。利津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和森,利津经济开发区、凤凰城街道党工委书记韩春强,市直下派工作一队副队长关瑞平等领导,赶来送行。村两委赠送旌旗,上书“一心为民办实事,修路筑楼显真情”。村民打出欢送条幅,燃放鞭炮,敲锣打鼓,依依不舍。欢送仪式既简朴又热闹。人都是有感情的,平时在一起研究如何开展工作时,大家各抒己见,难免有激烈的争论,现在将要分别,人人都难以抑制激动的心情。张和森部长热情简短的欢送词,对我们的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让我更加深深体会到“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当我们满怀深情向乡亲们鞠躬致谢时,他们报以热烈的掌声。高士华、于炳文这两位典型的山东大汉,当我们拥抱在一起时,泪水沾满衣襟。泪眼朦胧中,我看到戴着袖标穿着保洁工装的刘兰英大婶来了。忘不了未修路前,我们开车行驶在村里土路上,忽然车轮原地打转,车子深深陷在烂泥中“趴窝”了,刘兰英大婶见状后跑着喊来六名村民,大家一起动手,把车子抬了出来,而他们身上都沾满了泥巴。我看到满脸络腮胡的于庆令大叔来了。忘不了那年一场暴雨后,是他为我带路,我们趟着没到膝盖的粪水,我探访了村里的贫困户,察看了危房,摸清了灾情。我看到身穿保安服的牟树华大叔来了,他在东营打工当保安,是专门请假赶回村里的。忘不了有一次市委组织部来考核,当考核组征求村民对我们帮扶组的意见时,他抢着发言,强烈要求把我留下再干几年,说我就像北于村自家人一样。快出村头了,车子又停下来,因为又有一帮送行的乡亲们,我一眼看到了坐在轮椅上的于荣堂老人。于大爷曾当过兵,是老党员,今年85岁,是村中德高望重的长者,我经常找他聊天,感情很深。今年春节前,因脑血栓入院治疗,出院后生活不能自理,天天由家人陪护,现在很少出门,而今天他穿着一身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中山装,由女儿推着轮椅赶过来专门为我们送行,我下车紧握他双手,双眼又一次湿润了。还有刘英芬大婶也来了,她告诉我,老纪上班请不下假来。这位光荣的军属,没有太多的语言,在一直抹眼泪;我知道他心脏不太好,不能太激动,我只能一个劲地点头,然后把头扭向一边,快快抹去不听话的泪水。此情此景,我不忍多说话,不敢多回头。车子终于启动了,悄悄再回首,乡亲们还站在那里挥手。

  有些村民因外出打工,未能赶回村里,他们的感激之情通过发送手机短信溢于言表:“匆匆两年,您留下了看得见摸得着的业绩,更留下了数不尽心血和汗水,请带着北于村的深情厚意继续前行。愿以后生活精彩,工作愉快!”

  驻村期间,在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各级领导的全力支持下,我们为村里修了水泥路,建了村文化大院,只是干了份内工作,老百姓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充满感激。老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他们的淳朴善良感恩情怀,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今天的分别是为了明天更好的相聚,我在心里默默念叨:亲爱的父老乡亲们,谢谢你们!请相信,我不会辜负大家的期望!请放心,只要有机会,我一定会常回家看看!

  我虽从小生长在农村,伴随着外出求学、应征入伍、参加工作,离开家乡30多年,因此对如何开展农村工作一窍不通,是个十足的门外汉。刚刚下派时,时任政法委书记杨成学跟我的谈话,我记忆犹新。杨书记有着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他既是领导,更是兄长,对我们要求非常严格。他说:“凤杰,作为下派干部,你一定要有团队意识。你要明白,村里老百姓知道你是从市里派来的干部,因此你的一言一行,不仅仅代表你本人,更是代表我们整个开发区。做好农村工作大有学问,你在部队是个老兵,但到了农村你是一名新手,所以要多调研多学习。”下派驻村第一个月,遵照杨书记的嘱咐,我带着村民花名册,跑遍了村里的每家每户,谁家大门口朝哪开,家里头有几口人,谁在外面打工,谁家孩子在学屋上学,谁家生活困难想申请低保,我把这些乡情民情全部记在本子上,并且都能心中有数。每次回到单位见到杨书记,他都问我工作开展情况,问我工作中有什么困难,随时随地为我解疑释惑。

  两年来,不知不觉中,我全身心融入到这个村集体中,谁家孩子结婚,我按照当地风俗,上门祝贺,一块喝喜酒,共享喜悦。每逢过春节、“七一”、中秋节,我们陪同单位领导赶到村里走访慰问老党员、困难户,跟他们坐在一起聊聊家常,问寒问暖,更加拉近了距离。我们与村民一块收麦子、掰棒子,一块参加清理垃圾、植树造林等乡村文明行动,真正与老百姓打成一片。回想这两年,日子过得飞快,但是每一天都很充实。

  回眸帮扶路,殷殷爱民情。提笔之间不难看出,我竟与利津有着不解之缘,这是我的第二故乡,是令我魂牵梦绕的一个家。看起来,我们下派帮扶干部,似乎是来利津做奉献做贡献,是付出,不是图任何回报。而我的真实感受是,通过下派帮扶锻炼,我们收获颇丰:我们来到农村,与我们的“衣食父母”零距离接触,是来“接地气”、接受教育的。他们淳朴善良、忠厚老实、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让我看到了自己的浅薄,更让我开阔视野、净化心灵、提升境界,这是我今生难得的经历、洗礼、财富,这些正能量将激励我把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对我今后人生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所以,我由衷感恩下派岁月给我的丰厚回报,感谢利津人民对我们的厚爱。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46-8335000,或登录东营大众网官方微博(@东营大众网)、东营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dzw8335000)。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赵静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