垦利大队“社区六进”工作初见成效

2015-03-13 08:51:00    作者:王海波 王少国   来源:大众网东营频道  我要评论

关键词: 垦利大队;“社区六进”;工作;初见成效
[提要]自公安机关开展“社区六进”活动以来,垦利县公安局交管大队按照上级公安机关的统一部署,结合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实际,扎实做好交通管理服务进社区工作,积极探索交管进社区的新路子。目前,已高标准打造了明珠怡馨小区、胜兴花园、康居小区、水岸佳苑和宁海社区5个示范社区。
    大众网东营3月13日讯 自公安机关开展“社区六进”活动以来,垦利县公安局交管大队按照上级公安机关的统一部署,结合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实际,扎实做好交通管理服务进社区工作,积极探索交管进社区的新路子。目前,已高标准打造了明珠怡馨小区、胜兴花园、康居小区、水岸佳苑和宁海社区5个示范社区。 
    一、科学组织,形成多方联动合力。该大队为扎实做好 “社区六进”工作,首先成立了由大队主要领导任组长,车管、交管、宣传、勤务中队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交管进社区”工作领导小组。强力推进部门协作,积极争取镇政府和社区居委会的支持,在5个示范社区和6个高标准社区,成立了由分管领导、居委会主任、交管民警、警务室民警、治保主任组成的交通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成员的职责任务,相关责任单位密切配合,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2015年以来先后召开工作协调会和现场办公会6场次。同时,配备了1部流动车管所服务车、4台交通管理自助服务平台终端机、9台电脑、6台打印机、5台塑封机、4套投影仪、5部数码相机以及便民服务台等硬件设备,并接通了公安网线,为“交管进社区”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和硬件保障。
    二、硬件支撑,破解社区交通难题。该大队始终把社区停车难、行车难等问题放在突出位置,坚持科学规划、精细实施,以实实在在的举措和成效赢取民心。一是优化社区交通微循环。通过深入细致的实地调研,在明珠怡馨小区、胜兴花园、康居小区、水岸佳苑、佳苑小区、北井御苑及康居社区等居民小区,增设禁停、禁鸣、限速、警示、减速慢行等交通标志38块,交通微循环示意图5块,警示灯16套、施划标志标线6.5公里。同时民警采取宣传教育等措施,及时纠正该小区车辆乱停乱放行为。二是规范社区停车秩序。充分深挖社区道路资源,精细设置停车泊位1200个。三是建立联勤联动机制。组建了由交通民警、社区民警、治保主任、物管人员以及交通志愿者组成的劝导队伍,共同做好劝导、宣传和设施维护等工作。
    三、延伸窗口,构建“网点式”服务平台。为确保“社区六进”活动的顺利实施,该大队积极争取县政府、郝家镇两级党委、政府和市公安交警支队的大力支持,在深入调查研究、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审时度势,顺应形势发展需要,确定在郝家工业园将“垦利县车管所郝家车管业务综合服务站”扩建,增设人体检测室、安全教育室,与保险、国税、制牌厂联合办公,不断扩大服务外延,丰富服务内涵,破解业务难题,积极探索“网点式”服务模式。郝家工业园车管服务站实现了全市范围内购买机动车、缴纳购置税、办理车辆保险、新车查验、注册登记、选取号牌、制作证件、领取号牌的一条龙、一站式服务,切实方便了办事群众。
    四、筑牢平台,强化源头安全监管。一是筑牢网格化管理平台。联合社区居委会,积极深入社区逐户走访调查,按照“七清”(底数清;类型清;联系方式清;驾驶人特征表现清;违章记分情况清;机动车安全性能清;事故情况清)的标准,对5个示范社区的517辆机动车和1135名驾驶人进行了登记造册。同时,按照网格化管理模式,对社区机动车、驾驶人分类建立电子信息台账。对社区机动车和驾驶人实行动态监管,每周定期对社区内机动车和驾驶人临检、违法、事故情况进行梳理汇总,通过电话、短信、QQ在线、网上警务室、警务公告栏等途径,及时告知社区居民按时进行机动车检验、驾驶证审验、交通违法处理等业务。二是筑牢立体化宣传平台。进一步加强社区实体宣传,共设置16处宣传橱窗,30块宣传展板、23条温馨提示语。印制车驾管业务服务手册、车驾管业务服务卡片、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手册、交通管理三十问、社区交通微循环示意图、便民服务袋、警民联系卡、宣传挂图、一封信等宣传材料2万余份,并在社区广泛发放;联合社区居委会组建了30名交通志愿者队伍,配合交通民警定期开展社区宣传活动,开展面对面宣传教育,营造了“小区是我家、管理靠大家”的浓厚氛围。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46-8335000,或登录东营大众网官方微博(@东营大众网)、东营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dzw8335000)。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玉青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