垦利大队全面推进七类重点车辆整治长效安全管理机制

2015-07-14 16:22:00    作者:王海波   来源:大众网东营频道  我要评论

关键词: 垦利大队;全面;推进;七类重点车辆;整治;长效安全;管理机制
[提要]为扎实开展对生命安全负责,向交通事故宣战活动,今年以来,垦利大队根据辖区交通现状,先后开展了为期一百天的摩托车、低速汽车、拖拉机、校车、电动车交通违法行为专项整治行动。

  大众网东营7月14日讯 为扎实开展对生命安全负责,向交通事故宣战活动,今年以来,垦利大队根据辖区交通现状,先后开展了为期一百天的摩托车、低速汽车、拖拉机、校车、电动车交通违法行为专项整治行动,“七类重点车辆、七种违法行为”集中整治行动,“平安行·你我他”行动,把 “七类重点车辆、七种违法行为”集中整治行动作为对生命安全负责,向交通事故宣战活动的中心内容,是保障民生的重要举措和预防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推动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以破解困扰交通安全管理的源头性、基础性问题为突破口,主动争取各级政府重视支持,积极协调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发动广大驾驶人广泛参与,探索建立了七类重点车辆、七种违法行为安全管理长效机制。截止7月1日,全县排查列管七类重点车辆5200辆,教育七种违法行为驾驶人6310名,查处“七车”交通违法行为1645起,取得了初步成效。

  高位推动,推进统筹协调。大队向县政府专题报告“七类重点车辆、七种违法行为”安全管理工作情况和突出问题,提请县政府把“七类重点车辆”治理上升到政府工程、民生工程的高度统筹推进。协调各镇政府和12个职能部门,建立健全县、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议事机构,固化半年、季度、双月和每月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做到“城乡一体、城乡共建、城乡联动”,整体推进“七类重点车辆、七种违法行为”治理工作。把校车专项治理作为当前重中之重,并逐步向长途(卧铺)客车、旅游包车、企业通勤车和农村面包车延伸,依靠村委、社区等基层组织和责任区交巡民警,对辖区重点车辆、驾驶人实行落地管控。

  建立平台,推进服务实战。大队依托公安交通管理综合应用平台数据库,建立“一车一人一表”基础台账,定时将各类新增重点车辆、驾驶人数据导入“综合服务平台”,每天自动分检后由辖区中队发送到责任民警的移动警务通,第一时间跟进落实“一对一”的户籍化管理。“综合服务平台”具备对“五车”的各类信息实现自动交换、碰撞比对、分析研判和预警提示等功能,实现精确制导,确保各项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有的放矢。

  严格排查,推进日常监管。坚持七类重点车辆逐一见人、见车、见底与综合列管相结合,对全县“七类重点车辆”基础信息按照管辖区域和职能,落实大队、中队和民警三级责任,由责任民警逐人逐车填写《机动车户籍化管理登记表》建档列管,解决长期以来基础信息不准、缺失导致失控漏管的瓶颈问题。目前,通过责任民警排查,已更新和清理车主、驾驶人联系方式等“六类”基础信息7000余条,限期整改重点车43辆,强制报废机动车22辆。

  沟通互动,推进宣传教育。大队充分利用手机、网络等最直接有效的沟通手段,建立QQ群和微信平台,针对七类重点车辆驾驶人加强宣传提示和沟通互动,通过责任民警向七类重点车辆驾驶人集中发送安全提示短信,为驾驶人提供交通管理宣传教育告知提示及交规咨询等相关服务。组织开展“文明交通驾驶人”评选、交通陋习“随手拍”、寻找“最美驾驶人”系列活动。依托县第二实验小学道路交通主题宣传教育示范基地,开展“交通安全宣传周周请、周周进”活动,每周组织七类重点车辆驾驶人和企业安管人员等走进警营,征集各类意见建议,开展巡回宣讲,播放专题宣传片,深化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强化整治”,推进执法管理。大队大力推行 “1+X”(即:“1”为日常管理,“X”为主动警务、数字警务、效能警务)警务模式,重拳整治七类重点车辆交通顽症。通过主动警务攻难点,落实逢车必查措施;通过数字警务造声势,持续组织“零点行动”、“午间行动”和交叉执法、异地执法活动;通过效能警务治顽疾,整合交通运管、公安交警、治安等力量联动查处七类重点车辆违法行为。同时,严格落实“三长”负责制,强化“守土有责、守土尽责、防范在先”的责任区意识,对各类重点交通违法行为实行“零容忍”,要求民警在日常执勤、巡逻中坚决做到见违必纠,纠则必严。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46-8335000,或登录东营大众网官方微博(@东营大众网)、东营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dzw8335000)。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玉青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